2021年5月,上海,90岁老汉晚年与妻子离婚,女儿念其养育之恩,每月支付300

兰亭说事 2024-11-30 19:02:07

2021年5月,上海,90岁老汉晚年与妻子离婚,女儿念其养育之恩,每月支付3000元赡养费。可老汉为了给保姆5000元,多次起诉女儿追加赡养费用。女儿怒斥父亲:“你就是要把钱给你二婚那女的!你为了她抛弃了家庭,如今怎么还不知悔改!”女儿反诉要求降低赡养费至2000元,法院最终这样判决的。 (信息来源,长沙政法,光明网)   上海某社区的老旧小区里,邹胜拄着拐杖站在自家阳台前,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他的再婚妻子张阿姨,在大声的与邻居通电话,言语中不乏抱怨:“这老头子真是麻烦,离婚了还赖着不走。”这些话刺得邹胜心里一阵阵难受。他转过身,愤愤地低声嘀咕:“要不是没地方去,谁愿意听你这张嘴。”   几十年前的邹胜,曾是一个性格刚烈、雷厉风行的男人。年轻时,他凭着一股干劲和勤劳的双手,把家从贫困中一点点拉扯出来。尽管家里穷,但他对女儿邹萍却一直宠爱有加。从女儿小时候穿的棉衣到读大学的学费,邹胜从不含糊。然而,邹胜70岁那年,却忽然提出与老伴离婚。 这一决定犹如晴天霹雳,让一家人陷入深深的震惊与愤怒中。女儿邹萍在电话里气得直喊:“爸!你这个岁数还闹什么幺蛾子!妈跟了你一辈子,你不觉得亏欠她吗?”但邹胜坚持己见,理由是他与妻子感情早已破裂,勉强维系只是浪费彼此的时间。最终,离婚手续办妥,邹胜搬出了家。   离婚后不久,邹胜又认识了张阿姨。与前妻的贤惠温柔不同,张阿姨性格泼辣,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总能让邹胜既气又迷恋。两人很快再婚,可这段婚姻并不如邹胜期待般幸福。他与张阿姨性格不合,三年后再次协议离婚。但由于房子归张阿姨所有,邹胜不得不继续住在她家,成为了一种令人难以言说的“室友”关系。   与此同时,女儿邹萍的生活也不轻松。她早已成家,丈夫收入平平,家里还有一个即将升高中的儿子。尽管如此,邹萍念及父亲养育之恩,毅然承担起每月3000元赡养费。她认为,这笔钱足够维持父亲的基本生活。然而,事情并未结束。   邹胜随着年纪增长,身体越来越差,独自生活变得困难。他提出需要保姆照料,并要求女儿将赡养费,提高到5000元。这一要求让邹萍彻底爆发了。“爸!3000块还不够?你到底是要养自己,还是养那张阿姨?保姆什么的不过是幌子吧!”电话里的争吵直刺人心。邹胜气得直摔拐杖,斥责邹萍“不孝”。两人关系一度降至冰点。   后来,邹胜真的提起诉讼,要求追加赡养费,并出示了高额的保姆报价单。然而,他的保姆费用从未实际支付过,也没有签订过雇佣合同。这成为庭审中的一大争议点。而邹萍也不甘示弱,她在法庭上声泪俱下地反诉,强调自己失业,经济入不敷出,请求将赡养费降低到2000元。她还指出,父亲再婚后挥霍无度,如今竟然连赡养费用都想从自己身上榨取,实在令人寒心。   法院经过审理,最终判决维持原有赡养费3000元的金额。判决书中提到,成年子女负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父母的再婚并不影响子女的赡养责任。而对于邹胜声称的“保姆费用”,因缺乏实际证据,法院不予支持。   判决下达后,邹萍沉默许久。走出法院时,她冷冷地对父亲说了一句:“你是我爸,我该给的不会少,但多的别想从我这里要一分。”邹胜则拄着拐杖,望着女儿离去的背影,嘴唇动了动,终究没有开口。   几个月后,邹萍从社区邻居那得知,父亲摔了一跤,在家卧床。她买了一些日用品,提着一篮水果上门探望。看到父亲佝偻在床头,眼神里满是落寞和无助,她的心莫名一紧。但几句简单的寒暄后,两人又陷入了沉默。似乎,这场持久的家庭裂痕,已无从修复。   这个故事映射的不仅是家庭内部的情感冲突,更是一场道德与法律的角力。赡养父母本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但当老人的行为与传统伦理观念相悖时,子女的内心挣扎便尤为显著。 邹胜的故事提醒我们,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非只靠法律约束,更需要相互的理解与宽容。在矛盾与争执中,唯有感情才能修复裂痕,让生活重归宁静。 (文中出现的所有名字,均为化名)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