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推荐: - 芳林寺:创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年),当时陈尧佐任太原知府,见东山上古柏苍槐,景色幽寂,遂在东山脚下建起芳林寺,规模宏大,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当时被称作城南“第一胜景”。元末被战火焚毁,明朝重修,清朝屡有修葺。1948年被阎军拆毁部分,1966年“破四旧”运动中,遭遇毁灭性破坏,但牌楼、大雄宝殿等建筑犹存。1984年重修晋祠,将牌楼、大殿及石碑从这里迁走,现仅存后院窑洞楼遗址。 - 雁丘园:因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而得名。据传,元好问在赴试并州时,偶遇捕雁者捕得两只雁,一死一脱网。脱网的雄雁悲鸣不去,最后投地而死。诗人感慨万分,遂购得两雁,葬于汾河之畔,并垒石为识,曰“雁丘”。这颗石头,便是那段感人至深爱情的见证,也是雁丘园的灵魂所在。 - 太原市森林公园:踏入占地约2630亩的太原市森林公园,眼前,是针阔叶林与绚烂花灌木交织而成的绿色织锦,铺展至天际。叶子细长如针的针叶树,多为常绿树种。由于针叶细小且表面有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使针叶树在干旱环境中也能生存下来。这种“节水术”是针叶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生存策略。叶子扁平且较宽阔的阔叶树,既有常绿种类,也有落叶种类。许多阔叶树在秋季会经历一场“变色秀”,叶子由绿变黄、红、紫等,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这是因为随着气温下降和光照减少,叶子中的叶绿素分解速度加快,而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色素就逐渐显现出来了。 - 狄仁杰文化公园:是为纪念唐朝名相狄仁杰而精心打造的太原历史文化名人园。狄仁杰的廉、忠、孝等美德在这里都能找到。尤其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佳话。 - 唱经楼:中国现存“唯一”的唱经楼,与通廊、正殿相组合,构成一个“工”字形院落,是山西境内不可多得的工字形布局建筑。 - 文庙:宁静而庄严,照壁是青砖蓝瓦式建筑,依据明代崇善寺平面图和文字记载,应该是原崇善寺的遗物,壁长22.3米,高约11米,厚1.6米。照壁下为须弥座,上部正面中间有砖砌“仰之弥高”四个大字。背面正中为琉璃雕刻的二龙戏珠,四角似琉璃烧制的云龙装饰,远远望去底座的孔雀蓝色琉璃和顶部檐下的斗拱,垂柱装饰,颇显朴素大方,别有情趣。 - 碑林公园:领略书法美学,傅山《奉祝硕公曹先生六十岁序》十二通碑石,领略傅山先生“四宁四勿”的美学观点。驮着《五峰山草书碑》的是一只形似龟的动物,名叫赑屃(bìxì)。传说是龙王九子之一,喜负重。它身上的作品《五峰山草书碑》是傅山的精品代表作,主要内容是论述草书的线条,作品属狂草。 - 多福寺:明代壁画令人惊叹,进入山门后,左右为钟鼓楼。钟楼和鼓楼相对而立。每天早晨和黄昏会各打一次钟,就是所谓的“晨昏钟”,每次敲108下。大雄宝殿是多福寺的主殿,面阔7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内供三佛四菩萨,高达丈余。主像后塑有倒坐观音一尊,为明代杰作。 - 佛光禅寺:原名关圣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公元1664年),重建于清嘉庆17年(公元1813年)。寺庙坐西朝东,清净自在,圆通妙觉。供奉有关帝圣君坐像,及关平、周仓站像。 - 北极宫:是小店区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之一。北极宫前有木结构门楼,琉璃歇山顶,四柱三门三楼,门楼两旁有砖雕八字墙,正殿为悬山顶。 - 皇华馆:太原海子边至五一路间有一条又短又窄,毫不起眼的巷子,这里有曾经闻名的皇华馆。《诗·小雅·鹿鸣之什》有“皇皇者华”之篇,意谓君遣使臣,以礼乐相送,表明远而有光华。 - 程家峪古村:太原周边有一个建在崖壁上的古村就是程家峪古村,始建于唐代,迄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古村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坐北朝南。据明嘉靖及清雍正时的《太原县志图志》记载,村名为“成家谷”,自清道光《太原县志图志》始,及今,村名一直沿用程家峪。 - 三藏寺:始创于初唐。民间传说,唐三藏西天取经归来曾在此讲经,因佛教经、律、论三藏经典而名三藏寺。辽道宗大安年间(1085~1094)易名“大安寺”,明、清屡有修葺,现存主体结构为明清建筑,寺院坐西朝东,分上、下两院。 - 老站1907:是以1907年太原修建的第一座火车站为历史背景建造的产业街区。1907年就是光绪三十三年,这条铁路也是经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钦准的。 - 长沟教堂:坐落在沟里的一座废弃教堂,略显寂寥的教堂向世人诉说着自己从何而来,也在担忧着自己的将来。 - 太原西山雅丹地貌:为斜坡沟谷地形,整体呈黄棕色,表面沙化。当地人称它为黄沙梁。 - 店头古堡石窑村:太山旁边的店头古堡石窑村也是个很有特色的小众景点,目前游客不多,因为跟太山停车场分叉口有设卡,跟工作人员说一声去店头古堡就可以进去了,景区不收门票,只收十元停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