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终于看清想开了很多事。 关于群体阶层。都在说阶层固化,一直不在意,现在仔细看看周围,确实是有几分道理的。 那些祖辈给奠定了丰厚基础的,儿孙起点就比别人要高很多,从小受到的教育和接触到的资源,这些都是普通人家无法比拟的。 不是说寒门不能出贵子,而是,寒门要出一个贵子的话,这个孩子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 即便如此,在以后的打拼中,也是荆棘丛生,步步坎坷。 还有“富贵”二字,“富”不一定“贵”,但“贵”要想富却很容易。很多普通人,穷其一生,奔波劳碌,也许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富”,却很难到达“贵”的地步,除非,借力他人。 以自己这一代作为中阶,看同龄人,那些父母非富即贵的,他们早早借助父母为他们铺就的道路过上了相当不错的生活,很多人更是子承父业,也成了家乡的富和贵。而同样,这些同龄人的子女,也在祖荫的庇护下,上学然后就业,在下一代里,也都是被公认的好岗位。 一代又一代,从小接触的是哪个群体,大概率最后还是身处这个群体之中。 家贫走四方,家富留故乡,很有道理呢。 家富的即便不留故乡而是去了四方,因为有资金有人脉有从小积累的见识,有雪峰说到的“信息差”,依然在他乡过得挺不错。 而没有家庭为之打底的人,即便靠自己的奋斗出人头地,但生活得也绝不会很轻松。至少,没有家富的孩子身上那种来自骨子里的松弛感。 有些气质,模仿不来,真的是多年浸润的结果。 但是,还是要努力啊,因为努力不一定能进阶,但至少不会掉阶。
年过半百,终于看清想开了很多事。 关于群体阶层。都在说阶层固化,一直不在意,现在
锦书评文化
2024-12-01 14:42:4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