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之间需要热情 近段时间牛早上总是出去健步走,几乎每天都会从一个初中学校门口路过。也许正是早上入校的时间,学生们绝大多数都在家长的陪护下到达校门口,然后学生自己步行进入学校。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大多数学生在与家长分手的时候,几乎都没有一句再见的话,甚至也没有一点点稍有热情的表达,比如点点头啊,拉拉手啊,或者拥抱一下呀。但是我却注意到有一例,那就是父女两个,女孩总是挽着父亲的胳膊,有说有笑的走到学校门口,然后与他的父亲招手,微笑告别。我觉得这位父亲是很幸福的,分手之后父亲回去工作一定会心情非常愉快。我也相信这个女孩进入学校之后,他一定会安安心心的坐下来学习,听老师讲课都会精神专注一些,我甚至相信这个女孩长大之后性格一定会很好,在职业场上一定会很受大家的欢迎。我也不认为那些与家长分别的时候没有任何表情的孩子们长大之后都不会性格好。也许这仅仅是一个表象而已。 其实人和人之间,特别是亲人之间,在分别的时候说一句温暖的话,做一个温情的动作表达,对即将远行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安慰,是一种鼓励,也给即将远行的人留下一种念想。让他们记得亲人在期盼他们平安归来。对那些进入校门的孩子来说,家长期待他能够按时放学回家,在学校保持一个好心情。实际上亲人之间包括夫妻、父母和孩子,成年人和老人,孙子和爷爷奶奶等等分手的时候,说一句“我爱你〞,表达一个微笑甚至来一个拥抱,都不过分。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人羞于肢体语言的表达,特别是长大成人之后,更是羞于此道。让他们拉拉手,也许可以做一个拥抱,可能就会觉得有点过了(这当然不包括热恋当中的情侣)。实际上一点都不过,该表达的时候就是要勇敢的表达出来。 分手的时候做一个温情的表达,这其实是一种习惯,是个人行为。但是这种习惯或者行为要从小养成,现在有些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特别是孩子幼小的时候,每当见到熟人家长总会教孩子叫叔叔阿姨或者叫爷爷奶奶,都显得很礼貌,可是并没有更多的表达。孩子们长大之后受这方面的教育或者训练就少了。也许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在分手的时候教孩子该怎么做,因此很多孩子从小都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不善于与人交流沟通。有些甚明知道彼此之间是同事,在一个楼里面工作,但是见面连点头之交都不会有。这也许是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之后反而觉得这样的不交流少沟通是一种常态,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了。甚至有些直到要找人家帮忙,要求人家办事的时候才会主动去打招呼。这种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成年之后有的人比较喜欢端着自己,在遇见有人主动给他打招呼的时候,他自己心里会很爽,觉得他受到别人的尊重,但他自己却从来不会主动跟别人打招呼。实际上,见到人点头微笑打个招呼是一种基本的礼仪,并不见得非要彼此是熟人,甚至是朋友才主动的去沟通交流。一个陌生的人给你打招呼,你会很爽,那你为什么不能主动给别人打招呼,让别人也爽一把呢?这种友情的表达是互相的,并不见得彼此非要是熟人,才能有一种友善的表达。 多一点友好的表达,特别是熟人之间,亲人之间,能让人温暖多时。为什么不经常做一些呢? 202411160801凤凰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