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困于垓下,见大势已去,其悲歌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哀叹时局不利的情况之下,其心爱的女人怎么办?虞姬听懂了项羽的意思,歌而和之,云: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一曲歌罢,虞姬横剑自刎。 明代吴兴人灵璧主簿严应时感叹于虞姬事迹,立《虞姬墓碣》云:灵璧县东十五里,有西楚虞姬冢,偃然荒邱也。予募土人,为之培而高焉。夫妇人之所重者,从一而终也。姬之死,不以盛衰改节,足为事人而怀二心者之戒。且当是时,吕氏佐高祖定天下,而其墓乃见辱于赤眉。千载之后,犹有过姬冢而凭吊之者。然则节义之于富贵,其轻重何如也?余是以立石表之,俾后之人有以考焉。严应时认为相较于吕后墓被毁于赤眉,千年之后却仍有人到此凭吊虞姬,足见在世人心中节义高于富贵,所以,其为虞姬立了墓碣,以让后人探求、凭吊。 今人应该感谢严应时,从明至今,又历600余年,虞姬墓仍存于安徽宿州灵璧,而严应时所立墓碣与墓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