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8 日上午,央视的一则新闻震撼全球。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于田县,随着最后一棵玫瑰花苗被种下,长达 285 公里的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成功实现“锁边合龙”。这彰显了中国防风治沙行动取得的巨大成就。 这本是一件令世人皆欣喜的大好事,然而,BBC 却阴阳怪气地宣称:“中国在破坏沙漠,万一地球上的沙子都消失了,我们该如何是好?” 这不禁令人联想起台湾省著名诗人席慕蓉在南开大学的那次演讲。当得知学生课本里有《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时,她竟直言:“拜托一定要将其移除。”席慕蓉给出的理由是,愚公移山的行为是破坏生态、不尊重自然。瞧瞧,这与西方对中国治沙工程的看法竟是如出一辙。 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为他们详细阐释一下“锁边合龙”及“愚公移山”的究竟。 这沙漠“锁边”工程极为复杂,涵盖喀什、和田、巴州等地,因各地情况各异,最终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得以合龙。如此浩大的行动依靠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上百万人次参与其中,综合采用了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措施。历经四十多年,一代又一代接力治沙,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直至“人沙和谐”的绿色蜕变。 而防沙治沙的好处众多: 生态方面: 1. 优化空气质量,抑制沙尘,使空气清新,有益呼吸健康,部分地区沙尘天气显著减少。 2. 守护生物多样性,为动植物营造适宜生存空间,如拓展了塔里木兔等动物的栖息地。 经济方面: 1. 推动农牧业发展,保护农田牧场,提高产量,减少损失,一些农田产量趋于稳定。 2. 带动相关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如沙棘产业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社会方面: 1. 保障居民生活,减少风沙危害,让生活安稳舒适。 2.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营造优良环境。 沙漠“锁边合龙”也引发了国外网友的热烈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如此壮举唯有中国能够达成,中国为全球气候改善贡献卓著,令人钦佩。 那么愚公为何要移山?课本中写道:“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可见,愚公是因王屋、太行二山阻碍了人们出行,出山需绕远路,为解决大家出行难题才做出此决策,何来破坏环境之说? 愚公及其子孙坚定移山的壮举产生了何种成效?且看文章所述:“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难道不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善举? “愚公移山”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莫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要有长远目光,要勇于挑战,要团结协作,要坚持不懈,任何艰难险阻皆可战胜。防风治沙工程也充分彰显了这般精神。 实际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诸如此类的壮举不胜枚举,像红旗渠、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万仙山挂壁公路、“大发渠”、下庄村村路等,创造这些壮举的“愚公”成千上万,像李双良、黄大发等等。勤劳坚毅的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凭借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坚毅意志,用双手开辟出致富路,凿出幸福渠,引来清泉水,移走黑渣山,换来绿满园,数十年如一日,代代传承,辈辈接力,积极运用科技创新,一个个困难被攻克,一个个奇迹被缔造,而每一个奇迹的背后都闪耀着愚公移山般坚韧不拔、敢于创新、永不言弃的伟大精神。 在此,我想问席慕蓉女士,您还觉得“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应当从语文课本中移除吗? 我想质问 BBC,你们还有媒体的良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