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优质地块推动以及房企的补储需求,近期部分重点城市土拍市场出现升温。
12月2日,经过295轮竞价,华润中海联合体拿下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T107-0107地块。成交金额达185.12亿元,楼面价70388元/平方米,溢价率为46.3%。
如果不出意外,该宗地块有可能成为今年的全国总价地王。
信号一:重点城市土拍市场现升温迹象
而就在几天前,11月29日,北京单笔土地出让金的纪录也被刷新。位于朝阳区酒仙桥、十八里店和小红门的组团捆绑地块最终由中海以153.32亿元获得,溢价率为0.21%,成为北京新的“总价地王”。
此外,11月5日,北京还成交了3宗宅地。其中,海淀区功德寺001、002“双子星”地块均达上限价格,溢价率为15%。再加上通州区土桥中路地块,三宗地块累计收金127.535亿元。
事实上,除北京和深圳外,近期其他重点城市也是高总价或高溢价地块频出。
11月28日,上海七批次土拍收官,10宗地块合计收金307.08亿元,平均溢价率达到14.71%。
11月20日,杭州出让的三宗住宅用地,总规划建筑面积154353.5平方米,总起拍价39.57亿元,最终三宗地均溢价成交,综合溢价率达29.8%。
11月15日,成都出让的锦江区地块溢价44.44%成交,楼面价为26000元/平方米,成为成都楼面价第三高的宅地。
从公开信息来看,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些重点城市在不断推出优质地块的同时,相继优化土拍规则,以吸引更多房地产企业参与,目前看来似乎初有成效。
如前述的深圳总价地王地块,就取消了多项限制条件。以“价高者得”为原则确定竞得人和成交价,不限制建成后的商品房销售价格,也不受“90/70”政策限制。
北京在10月底也推出了3年多以来首个未设置地价上限和商品住房销售指导价的地块。这宗位于丰台区万泉寺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地块,用地规模约6.37公顷,规划建筑规模约17.83万平方米,起始价达110.54亿元。这也是北京今年推出的第三宗百亿级别用地。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目前各地土地投资呈现了集中在核心城市核心城区和核心房企,这也有助于更好预判2025年的开发投资、新开工和房屋供应等情况。此类地块的开发,既是各地复合型地产开发的重要体现,也有助于高端物业的加快供应。
信号二:民营房企拿地积极性有所提高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尽管央国企仍是目前土地市场上拿地的绝对主力,但在一些高溢价成交的地块中,出现了一些民营房企的身影。
根据CRIC统计,30个重点城市在新政出台后的(9-11月)土地成交中,民企高溢价拿地(溢价率超过20%)的情况主要发生在成都、杭州等城市。
例如11月15日的杭州土拍,民企滨江集团以溢价率35.3%拿下城东新城单元SC080201-50地块,成交楼面价为40479元/平方米。
成都方面,其11月6日成交的高新区大源板块宅地,由金昊投资以20.7亿元总价、46.11%溢价率竞得,刷新了高新区楼板价纪录,而成都的前一宗热点地块则是9月份由贝好家竞得的锦江区地块,总价10.8亿元,溢价率42.19%。
此外,包括西安、宁波、合肥和南宁等城市,近期也有民企高溢价拿地的情况出现。这也意味着,民营房企的投资积极性正在修复。
年末土地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升温
从全国土地市场整体情况来看,在上海、北京、成都等热点城市带动下,土地市场呈现点状回暖态势。
据CRIC数据,截止11月28日,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1.4亿平方米,环比上升24%,单月溢价率达到6.1%,较上月增加2.8个百分点,并创下年内新高。
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近期确实在部分城市出现了民企高溢价拿地的情况,在民企整体投资低迷的环境中成为亮点,但在大趋势中民企的投资占比并没有明显回升,与几年前民企曾经是投资主力的情况更是依然相去甚远。
但民企对于市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柱,近期亮点地块也给市场带来新的希望,未来核心城市如果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的小体量地块,可能对鼓励民企拿地有更积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