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西路军被打散,怀孕的女兵陈素娥被马家军捕后,马元海直接赏给了部下白科长当小妾,陈素娥以为孩子肯定保不住,没想到这位白科长竟然会伺候她坐月子。 参考信源:档案2014-10-16——《陈素娥:一位西路军女战士的遭遇》 陈素娥出身于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目睹过父亲因地主压迫而受尽屈辱,这让她从小便有了强烈的反抗精神。 为了改变命运,年仅十八岁的她加入了红军,成为了西路军的一名女战士。 她不仅勇敢善战,还非常聪慧,曾多次执行侦察任务,并在战斗中屡立战功。对她而言,加入革命是一种理想的追求,也是为了那些贫苦百姓、为了家国的未来。 然而,命运却并不总是向英雄低头。 1936年的冬天,西路军正在与马家军激烈交战。由于兵力悬殊,西路军的阵线逐渐崩溃。 那一天,陈素娥与战友们被敌人包围,眼看形势不妙,她便带领小队奋力突围。她们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重围,但在撤退过程中,不幸被马家军的骑兵捕捉。 当她被押入马元海的军营时,已经身心俱疲,怀着几个月的身孕的她,心中充满了绝望。 她知道,作为一名战俘,自己在敌人眼中不过是一个无用的女人,而且怀孕了,估计连孩子也保不住了。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她的预料。 马元海,是马家军的头领,一位以凶残著称的军阀。他命令将陈素娥关进一个单独的房间,暂时不带她去审讯。 让她更加意外的是,在几天后,她居然被交给了马家军的一名白科长——一个长相斯文的中年男人,作为“奖赏”,成了他的妾室。 陈素娥心中十分愤怒,但她知道,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下,自己的一切反抗都显得微不足道。她只希望自己和腹中的孩子能够活下来。 白科长对白素娥没有任何怨恨,反而以一种令人意外的方式对待她。虽然是敌军的俘虏,但白科长并不像陈素娥想象中的那样粗暴,反而十分温和。 由于怀孕的缘故,陈素娥在被捕后不久便感到身体极为虚弱,白科长便命人送来了各种食物和药材。 出乎意料的是,这位看似冷漠的军官不仅保证了她的基本生存条件,还安排了专门的妇人照料她,甚至在她生产后,亲自为她安排了月子。 陈素娥曾在心里暗自嘲笑这场荒诞的安排。她对未来充满恐惧:一方面是敌人的冷酷,另一方面是自己命运的捉弄。 然而,随着日子的流逝,白科长的态度渐渐让她感到一些不可思议的温暖。 她渐渐发现,这位白科长其实是一个病态的忠诚者,虽然他在马家军的立场十分明确,但并不像其他军官那样对待妇女如同物品。 白科长是个来自北方的学者,他名叫白建国。与许多马家军的士兵不同,他并非天生的冷血杀手。 他曾在家乡学过一些医术,对于产妇的照料极为小心。他不仅在产后亲自为陈素娥调整药膳,还每天陪着她聊天,了解她的经历与内心世界。 那时的陈素娥身体虚弱,心情复杂。她并未对这个男人产生任何感情,更多的是对自己生死未卜的无奈与对这位军官奇怪关心的困惑。 孩子的出生,带来了一线生机。她没有因战乱失去孩子,反而因为这个孩子,在这个陌生而敌对的环境中,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白科长在她的月子期间,每天给她熬汤,安排她的睡眠,甚至每天定时检查她的身体情况。 渐渐地,陈素娥开始有些释怀,虽然她始终保持警惕,但她也无法否认白科长的关心让她生存了下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素娥知道自己和孩子终究难以在敌人的控制下生存下去。 白科长并非心甘情愿地将她困在马家军之中,而是由于战争的局势和马元海的命令,让他无法为陈素娥提供更多的保护。 在一次谈话中,白科长向陈素娥坦白,他知道自己无法为她改变命运,毕竟,他并非马家军的真正权力中心。 在得知这一点后,陈素娥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她决定在孩子稍微大一些后,冒着生命危险尝试逃脱。 她开始秘密地与外面的地下党组织接触,并准备在合适的时机离开马家军。最终,她找到了机会,在一次敌军疏忽的时刻,带着孩子逃入了山林。 尽管逃脱了敌人的追捕,陈素娥的生活并不轻松。在她脱离马家军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依然过着艰难的流亡生活。 然而,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她与一些战友们的联系逐渐恢复,最终她与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投入到了革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