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山东一死刑犯执行枪决时极度反常,不仅拒绝吃“杀头饭”,还一直大喊“冤枉”,检察员感觉不对劲,重审后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1955年的一天,山东省胶县(今胶州市)监狱的大门吱呀一声开启,安乐三被一队被押解着走向行刑场。 安乐三的脸色苍白,双眼微微有些失焦,他心中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行刑前的最后一餐,所有死刑犯都可以选择食物,这是最后的“人性化”安排。 然而,安乐三却拒绝进食。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安乐三的最后挣扎。 却不想,他并没有停止,随后突然挣扎着跪在地上大喊:“我冤枉啊!” 他的一声喊叫,瞬间打破了那种临刑前的死寂氛围。喊声如此急切、响亮,带着某种无法言说的无奈与愤怒。 死刑犯大喊冤枉的情况并不常见,更何况是在已经判决的情况下。周围的看守和行刑队员都愣住了,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 每个人都看到他眼中透出的那种强烈的不甘和反抗,他拒绝进食,拒绝接纳命运。 他似乎不想像其他死刑犯那样平静地接受死刑,仿佛在对抗命运的不公,仿佛心中还有一线希望在为自己辩解。 翻看安乐三的履历,此人并非是个好人,为何要大喊冤枉? 安乐三,1918年出生在山东胶县赵家岭村,是个典型的农村“混混”。 抗战期间,他当过伪军,做过伪副保长。这一身份,让他在解放后成了众矢之的。 1954年他被群众举报,犯下命案。 他的主要“罪行”有三: 人命案一:1944年,安乐三指使下属殴打同村妇女安许氏,导致她产后受惊,中风身亡; 人命案二:1945年,他涉嫌打伤怀孕6个月的安乐贵之妻,导致孕妇当天夜里死亡; 财物抢夺案:1941年至1942年期间,他伙同他人抢走村民耕牛、毛驴等财物。 这样的罪行,看起来铁证如山。于是,1955年,他被胶县公安局逮捕,经过数月审判,最终被判死刑。 没想到,行刑前,安乐三却突然大喊自己冤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检察员刘明智注意到了这一切,他审查过无数案件,也监督过不少死刑。这次安乐三的异常行为让他感到震撼。 如果他真的是冤枉,那么这一切的结果,可能要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 所以,检察员决定采取行动。没有任何迟疑,他迅速要求停止行刑,重新启动对案件的审查。 刘明智翻阅了安乐三的案卷,却也没有发现任何疑点。他当机立断,当夜再次提审安乐三。 审问中,安乐三不断喊冤,表示自己没有杀人。称自己当初被“逼供”。 刘明智深觉此案件有问题,立刻向上级请示,得到同意后,立即组成复查小组。 复查小组的任务很明确:重新审查案件的所有证据,检查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再次对案件进行调查。 他们首先调查了第一条人命案。复查小组找到了安许氏的家人,经过走访,知情人证实,当年安许氏确实没有被殴打,而是因生产后感染产后风病亡。 第二条人命案更是离谱。复查组发现,安乐贵的妻子之死与安乐三完全无关,凶手另有其人!而且,当时的主犯早已伏法,这桩案子纯属“张冠李戴”。 调查组的成员们逐一审核了案件的所有细节,逐步发现了其中的漏洞。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最初的证人证词并不一致,有些证人甚至在庭审中曾因记忆不清或其他原因改变过证词。 越来越多的疑点浮现出来,案件中的一些重要线索与原审判决相矛盾。 这些问题不断累积,调查组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原判存在重大错误。 经过三个月的复查,安乐三的罪名被彻底推翻。胶县法院报请山东省高院,最终决定撤销死刑判决,将其改为“教育释放”。 参考信源:新中国第一起“枪下留人”案:犯人反常引起注意 中国新闻网 2010-01-06
1955年,山东一死刑犯执行枪决时极度反常,不仅拒绝吃“杀头饭”,还一直大喊“冤
绮南爱历史
2024-12-03 22:07:52
0
阅读: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