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许世友得知自己授衔上将,开怀畅饮。酒酣时电话响起,大扫其兴,便不耐烦地拿起话筒,略带醉意地说:“喂,我是大将军许世友,你是谁?”话筒那边说:“小兵恩来!” 许世友出生在山东省费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经历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1924年,年仅19岁的许世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在党组织的培养下,许世友很快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1929年,他加入了红四方面军,成为了一名基层指挥员。 许世友作战勇猛,带领部队屡建战功。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中,他指挥部队连续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成功解救了被困群众。 1935年,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许世友担任红31军军长,率部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在甘孜、懋功等地的战役中,他指挥部队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攻。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更是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作为华东野战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指挥部队参加了津浦路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 在济南战役中,许世友带领部队首先突入城区,打开了胜利的局面。他亲自带队攻打守敌最为顽固的商埠地区,最终全歼守敌。 徐州战役中,许世友指挥部队在泗县地区设伏,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两个整编师。这次战斗不仅打开了徐州战役的突破口,也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9年解放军进军上海时,许世友担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司令员。他指挥部队从南京出发,沿长江南岸向东推进,配合其他部队成功解放上海。 1955年,新中国实施军衔制度,这是建国后军队建设的一件大事。这不仅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也是对革命军人贡献的一种肯定。 军衔评定工作由中央军委专门成立的授衔委员会负责,制定了严格的评定标准。评定标准包括革命资历、军事能力、指挥经验和作战功绩等多个方面。 在军衔评定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些将领主动要求降低军衔,认为组织给予的军衔过高,这反映了老一辈革命军人的谦逊品格。 以粟裕为例,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了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战功显赫。当得知组织准备授予他元帅军衔时,他主动请求降为大将,表示元帅军衔过重。 另一种情况是部分将领对评定结果表示不满,认为自己的功绩被低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贡献得到认可。 周恩来作为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采取了非常智慧的方式处理这些不同意见。他既尊重那些主动请求降衔的将领,也耐心解释说服对军衔不满的同志。 在处理军衔评定问题时,周恩来特别注意照顾各个方面军将领的情绪。他明白,这些老战友都为革命作出过重大贡献,都值得尊重。 为了让评定工作更加公平合理,授衔委员会反复研究每位将领的具体情况。他们查阅历史资料,听取各方面意见,力求做到实事求是。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将领展现出了崇高的革命品格。萧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时评定大将只有十个名额,而符合条件的有十三人,他主动让出名额。 最终,军衔评定工作圆满完成,共评定出十位大将。这个结果是在充分考虑了革命贡献、军事才能和革命品德等多方面因素后得出的。 新中国的军衔制度建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等级划分。它体现了党对革命军人的关怀,也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许世友对军衔评定的不满,背后有着深层的历史原因。这要追溯到红四方面军的历史遭遇,以及张国焘叛变事件对红四方面军将领的影响。 在长征时期,张国焘曾一度分裂红军,带领红四方面军南下。这个错误决定不仅造成了红四方面军的重大损失,也让许多红四方面军的将领背负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1935年,张国焘被彻底揭露后叛变革命。当时一些人对红四方面军的批评出现了扩大化的倾向,这让许多红四方面军的将领感到委屈。 周恩来深知这段历史,也了解许世友的心结。他以"小兵恩来"自称,既是对许世友自称"大将军"的幽默回应,更体现了他对老战友的理解和关怀。 周恩来通过电话谈话,向许世友说明了军衔评定的考虑。他特别提到了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王树声被授予大将军衔,说明党中央对红四方面军将领的信任。 在谈话中,周恩来还提到了粟裕和萧克的例子。这两位将领都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都以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 这通电话不仅化解了许世友的不满情绪,也加深了两人的革命情谊。从此以后,许世友更加积极投入到军队建设工作中。
写的什么狗屁玩意儿
连许世友是那里人都不知道,还在那里胡编乱写。
山东费县😂😂😂😂😂
许世友对军衔评定不满是后人编造的谣言。
许世友出生在河南省新县!!!!
怎么编的,许世友是河南人怎么变成山东费县。
许世友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乡!解放后划归新县。
写的什么
许上将是山东费县还是河南新县弄清楚再讲
许世友将军不是河南临近湖北吗
河南信阳新县
出生于湖北麻城
小编呀,建议你多看书,多检查后再发。
鸿运当头  2 许将军是河南人。小编给说成山东人。胡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