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 50 年代的照片,那是一段质朴且朝气的岁月,多数城镇居民挤在老城区木板房,商品房难觅踪迹,木盆承载着洗漱日常;农村更甚,大爷身着传统服饰,手握长杆烟丝,路人衣衫打着补丁,却遮不住满脸热忱。出行上,大城市自行车才刚崭露头角,小城市还得苦等几十年才有骑行风景;偏远乡下,轿子甚至成了病弱者的“救护车”,大河之上桥梁稀缺。商业初萌,代销店前擦鞋小哥招揽生意,大城市街头黄包车穿梭,可图书出版滞后,租书摊才是孩子的“知识补给站”。 社会风貌纯粹动人。着装非中山装、解放鞋即传统布鞋,色调款式单一,心灵手巧之人用缝纫机自制新衣;节庆时,街头人海如潮却秩序井然,民众脸上满是未经雕琢的质朴与投身生活、建设国家的热忱。学校里,教育重实践,学生穿梭在实地考察、动手测量间,用脚步丈量知识。 生产建设热火朝天。机关办公一支钢笔走天下,电话电脑近乎“天方夜谭”;修建密云水库,全靠民众肩挑手扛,一砖一瓦垒出希望。广袤农田,土地改革让农民有了奔头,麦浪起伏时全家老少齐上阵,马车吱呀运送丰收,还有热血青年奔赴乡村,挥洒青春助力农业发展。 50 年代虽物质匮乏,却满是无畏前行的冲劲,这份精气神一路传承,铸就如今腾飞之姿,往昔岁月,永载史册,熠熠生辉。 历史故事 历史 招商雲启东方
翻开50年代的照片,那是一段质朴且朝气的岁月,多数城镇居民挤在老城区木板房,
翰藻看历史
2024-12-04 08:51: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