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风起云涌。粟裕的老部下王必成,在关键时刻被安排上台“揭发”粟裕。多年战友情就这样不堪一击? 在新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名将,他的名字叫做粟裕。毛主席曾在公开场合赞誉,粟裕是最会带兵打仗的人。 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粟裕创造了无数辉煌战绩。淮海战役,是决定革命胜利的关键节点,而指挥者正是粟裕。 1948年5月,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的粟裕,率部发起淮海战役。在战役之前,敌我局势尚不明朗。 虽然中共在局部地区持续取得胜利,但国民党军队人数众多,军力雄厚。因此,淮海战役成为了决定整个战局的关键。 济南战役尚未平息之时,粟裕便提出了淮海战役的决策,并得到了刘伯承和邓小平的绝对支持。最终在粟裕的带领下,淮海战役打响了第一枪。 在邓小平和陈毅的配合下,我方大获全胜,歼灭敌军44万余人,直接奠定了胜利基础。粟裕同志也因此,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粟裕将军手下有三个得力下属,在众多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三个下属被形象地称为粟裕将军手中的“三只铁拳”,而王必成便是其中之一。 说起王必成与粟裕之间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张灵甫。他是国民党军中的一员猛将,与王必成将军可谓是老对手。 在涟水之战中,王必成一举击退张灵甫。然而,一个月后,国民党卷土重来,带着百门重炮轰击我方阵地。王必成领兵对抗,却没想到张灵甫一招虚张声势,将王必成打得措手不及。 炮轰阵地只是幌子,侧面进攻才是这场反扑的重中之重。这场反扑来势汹汹,在敌人的偷袭下,我方的第二道防线很快被击溃。 王必成不得已率军先行后退,这一场战役让中共方面损失惨重。而王必成将军也因这场战役的指挥失误,即将遭受撤职处罚。 此时,王必成的顶头上司粟裕站了出来。他在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此次战役的失利原因并不在于王必成,因此提出让王必成保留原职的请求。 粟裕的这一番话,成为了托举王必成的最后防线。事后,王必成向粟裕请示,如果再有对上张灵甫的机会,请一定要留给他。 作为长年作战的将领,粟裕无比理解王必成此刻的苦闷,因此面对王必成的请求,他郑重地点下了头。 终于在1974年的抢占垛庄一战中,王必成成功击败了张灵甫所率领的部队,张灵甫也在此次战役中阵亡。 可以说,粟裕对于王必成有着知遇之恩。因此多年以来,王必成对他一直忠心耿耿。 然而,在1958年中央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因种种问题遭到批评。会上多人指责其带兵打仗、行事作风均有问题。众多罪名就这样被强扣在了他头上。 会上有别有用心之人安排王必成上台讲话,要求其与粟裕划清界线。作为粟裕多年以来的得力部下,如果此时王必成坚决与其划清界限,这无疑是坐实粟裕罪名的最好证据。 只见会议上被点名的王必成缓缓起身来到台上,拿起话筒后他讲出了这样的一番话:“今日,我是听了命令站到这里,目的是来‘揭发’粟裕!” 他开头的这一番话让安排者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可接下来王必成话锋一转说道:“我从未看过粟裕同志阴狠的一面,共事多年,不曾得知!只知他将国家荣誉奉为一切,两次请辞司令职位,在众多战役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带领众将士打赢了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 这一番名是揭发、实则夸奖的话让会议鸦雀无声。有心者的计划最终落空。虽然最终粟裕的确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遭受到了撤职处罚,但王必成的一番话,如今听来仍旧荡气回肠。 会上坐着的诸多元帅将领都被王必成这一番话说得热泪盈眶。会后,贺龙元帅更是直言:“王必成此人重情义,可深交!” 虽然粟裕将军因被扣上了个人主义的帽子而惨遭撤职,但在90年代,他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平反。 1984年,粟裕去世,王必成听此消息嚎啕大哭。在粟裕去世一周年后,王必成甚至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这位可敬的上司。 对于当年的照顾,王必成一直牢记在心。两人的战友情谊历经数年,如今谈来仍旧让人动容。 信源: 这三位中共名将被粟裕称为“三只铁拳”--人民网 “战神”粟裕逝世四十周年:他是改变解放战争战局的人
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风起云涌。粟裕的老部下王必成,在关键时刻被安排上台“揭发”
洋洋爱说史
2024-12-04 10:56:48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