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继续翻看清朝康熙年间名医骆登高的《医林一致》。自命不凡、昂头戴面的古代名医有,但我印象中不多,大部分还是淳朴谦逊的,这在他们著作的自序中可以体现出来。
但是像骆登高谦逊至此的,我还真是第一次见🙏
骆登高的五世祖中过进士,官至副省级,《明史》有传记,所以他从小就立志读书,走科举之路。无奈身体孱弱,经常生病,病了请很多医生给治,疗效平平,他于是自己学习,自己治。后来北上寻找就业机会,到了河北,治好了一个显贵的病,于是这位显贵大张旗鼓给他宣传,很多当地名医放弃的疑难病,骆登高有些能治,这样以来,名声更盛,他很谦虚,说自己是螳螂之臂,哪能挽救车辙之重,不过是贪天之功,根本没想过有不虞之誉,虚名鼎沸,不仅找来看病的人很多,还有不少名流要给他当徒弟……他于是就跑了,换了一个地方去给官员家当教书先生,结果在那里又以医术高超而很快出名[允悲]
看到这里,我真觉得骆登高先生是被祖师爷眷顾的,医运兴隆,可他偏偏不愿意做医生,一门心思想考科举。最后他年纪渐长,科举无望,架不住很多当地显贵名流抬举,于是出了这本《医林一致》,当作教材、带徒。这本书很多是摘抄了李中梓的《医宗必读》,应该也有作者本人的见解,总之理法方药都很贴切实用,是一本优秀的案头书[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