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3 年,文天祥在元大都被杀害,当时他的妻子和女儿也已成为大元的宫奴。得知文天祥死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含泪前来收尸,意外发现文天祥的衣袋间藏着一张纸条。欧阳氏展开纸条后,泪流满面,很快便自尽了。 文天祥,南宋末年的名臣,生于公元1236年江西庐陵。他在公元1256年高中状元,原本前途光明,然而时代风云激荡,南宋政局动荡,文天祥最终投身于抗元的战斗中。 他凭借满腔的忠诚与爱国热情,在南宋即将灭亡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带领义军抵抗元军。文天祥的生平充满了艰难的抉择与风雨飘摇。他的忠诚使他屡屡陷于险境,但从未动摇其坚定的信仰。 在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围困时,文天祥毅然决然地组织勤王军护驾。南宋命运不济,最终还是沦陷于蒙古大军之下。文天祥也未能逃脱厄运,被捕之后,他被押送到元大都,成为忽必烈意图劝降的一枚棋子。在长达数年的囚禁中,文天祥始终不屈,拒绝接受任何投降的条件,用自己的意志与气节顽强对抗着忽必烈的威逼利诱。 他身处囹圄,生活极为困苦,忽必烈数次派遣官员劝降,甚至赐以美食、名酒,但文天祥却一概拒绝。他常常闭目念诵“忠义”二字,以此提醒自己不可以背叛故国。他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屈服,不仅辜负了南宋君臣的信任,也会失去家族的荣光,成为后世人耻笑的对象。因此,无论面对怎样的威逼利诱,他都丝毫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 文天祥的坚定不屈让忽必烈无计可施,最终,忽必烈决定以更加阴险的手段来威胁他,便将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及其两个女儿柳娘和环娘胁迫到了大都,令她们在宫中为奴。 她们被迫穿着道服,在大元皇宫中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日日念诵道经,实际上是为了羞辱和折磨她们。柳娘甚至被迫写信劝降她的父亲,但文天祥并未因此而屈服,信中女儿的求助令他心痛不已,却依然无法动摇他对国家的忠诚。 文天祥回信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文天祥深知,忽必烈以亲人相逼,目的是让他屈服,但他不能为了个人和家庭的私情放弃作为南宋臣子的气节。 他尽管痛彻心扉,依旧回绝了投降的要求,并嘱咐妻女坚守风骨。欧阳氏深知丈夫的选择,也理解他的爱国情怀,尽管在大都过着饱受折磨的生活,她始终没有怨言,反而一直怀着对丈夫的敬仰与理解。 欧阳氏在宫中和两个女儿相依为命,她们虽身处困境,却不屈不挠,日夜祈祷,盼望能够有奇迹发生。长时间的折磨和屈辱让她们的身体和精神都达到了极限。她们被强迫干最粗重的活,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母女三人始终互相扶持,坚强度日。她们心中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有朝一日与文天祥团聚,哪怕只是最后的诀别。 1283年,文天祥被押赴刑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他问清南方的方向,向宋朝的土地作最后的跪拜,仰望苍天,随后从容就义。文天祥以死明志,为自己一生的忠诚和气节画上了句号。他的牺牲震撼了整个元大都,也让那些试图让他屈服的人深感无奈。文天祥的就义并未让他沦为失败者,相反,他用自己的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文天祥的英勇与坚贞在元朝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不少蒙古官员甚至对他生出了敬意。文天祥的名字不仅在汉人百姓中被广为传颂,就连一些元朝贵族也对他的忠诚与气节感到敬佩。文天祥的就义成为了忠臣不屈的象征,激励了后世无数志士仁人投身抗争,为民族独立而奋斗。 文天祥被处死后,欧阳氏前来收尸,她的心中充满了悲痛和崇敬。当她在丈夫的衣袋中找到他的绝笔书信,展开纸条后,泪流满面。这是文天祥的衣带诏,他在信中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是文天祥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是他心中无悔的信仰,是他为南宋尽忠的宣言。欧阳氏读完这封信,心中感到无比的悲壮和决绝,她知道,丈夫已经尽了他所有的力量去捍卫他的信仰,而她也不能再苟活下去。 很快,欧阳氏选择了自尽,以自己的生命来追随文天祥,结束了她悲惨的囚徒生涯。在离世前,她紧握香囊,里面装着丈夫文天祥的祭文,她心中怀着不悔的信念,准备与她的丈夫和父母在另一个世界团聚。欧阳氏的殉情,体现了她对文天祥的忠贞,对他选择的坚定支持。 文天祥的两个女儿,柳娘和环娘,则继续在宫中被迫为奴。她们的生活充满了屈辱和痛苦,父母的先后离世让她们深感无依无靠。最终,柳娘用尽了最后的力量写下了绝笔信,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仰,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哀叹。 柳娘在绝笔信中写道:“父亲与母亲皆为大义而死,我们虽不能随之而去,但必将永远铭记父亲的教诲。愿来世不再有国破家亡,愿来世得为寻常百姓,安享天伦。”她的这封信最终被一位宫中的好心侍女悄悄带了出来,并被传到了民间,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忠贞之歌。
腐儒而已,书生误国的真实写照
如果中国历史选取一个忠烈榜,文天祥排第一毫无悬念。理由如下:1、慷慨就义是激情燃烧,从容赴死是痛定思痛。陆秀夫带着赵昺投海而亡难度远小于文天祥舍弃繁华、舍弃小家从容赴死。他可以很富贵的活着,但选择了死亡。2、文天祥没有牌坊需要守护,他就义时崖山海战已结束2年。天下已经一统,他守护的不是牌坊,是汉文化的道统。正如他所写,只有义到了极致(尽),仁自然会到来。没一点文化底蕴的某些人,请不要对仁至义尽望文生义。3、有生存的条件而选择死亡从来不是容易的事。不谈东钱湖水冷的钱谦益,即使浑身碎骨的于谦,也是死亡选择了他,而不是他选择死亡。更何况当时大局已定,无人可以在道德的高度上指责文天祥的投降。会指责文天祥的只有满腹圣者书与天地之正气。
古代文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