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老山战场。20岁战士左腿中弹,身子一歪,栽倒在战壕里。4名敌人朝他围过来,他赶紧扣动扳机,却听到撞针发出“咔咔”响声,枪里没子弹了!怎么办?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1984年中越边境局势紧张,刘家富这个来自云南省永善县的农村青年,正值青春年华。 两年前18岁的他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热忱,告别家乡加入了昆明军区14军40师119团8连。 他或许未曾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将在这里发生巨大转折。 4月28日刘家富迎来了他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天,老山地区662.6高地被敌军占领,119团和122团奉命展开反击。 刘家富所在的8连肩负着抢运伤员的重任,在排长李海欣的带领下,他们穿越敌人的炮火封锁和密集雷场。 刘家富和战友们用自己的身体开辟安全通道,冒着生命危险,将一个个受伤的战友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次行动刘家富圆满完成了任务,也让他真正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7月12日凌晨,敌军316A师174团的一个加强连分三路向那拉142高地发起猛攻。 刘家富和其他14名来自不同连队的勇士,在李海欣的带领下,负责守卫这个长宽仅百余米的高地。 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的炮火将多处堑壕炸平,刘家富和战友李国文负责防守东南侧。 他们顽强抵抗,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不幸的是李国文在一次交火中牺牲,刘家富孤军奋战,一人需要防御40多米的区域。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刘家富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他采取跳弹坑的方式来回移动,不仅分散了敌人的火力,还迷惑了敌人,每当有机会他就向敌人猛烈射击,投掷手榴弹。 就在这时不幸降临,一颗子弹击中了刘家富的左腿,他倒在了战壕里。 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保持着高度警惕,当两名敌人趁机攻上来时,他迅速开火,将他们击毙。 此时刘家富所在的区域已成为敌人的突破口,更多的敌人正在逼近,而他的弹药已经耗尽。 面对这种绝境21岁的刘家富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将身边仅剩的两颗手榴弹绑在一起,在4、5名敌人扑上来的瞬间,毫不犹豫地拉响了导火索。 一声巨响过后,刘家富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定格在了21岁。 他的牺牲为战友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这场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刘家富的英勇事迹很快传遍全军,上级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他所在的连队被授予"老山十五勇士连"称号,那拉142高地也被命名为"李海欣高地",以纪念这群年轻的英雄。 如今刘家富和其他烈士安息在麻栗坡烈士陵园,他们的故事,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诉说着年轻生命为国捐躯的壮烈。 刘家富的事迹不仅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典范,更是展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普通士兵所能迸发出的巨大力量,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