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音乐人陈伟:“刀郎没什么音乐文化,大众却把一个初中毕业的人,捧成了

揽星河的笔记 2024-12-04 15:00:00

11月14日,音乐人陈伟:“刀郎没什么音乐文化,大众却把一个初中毕业的人,捧成了大师!我创作的歌曲捧红的人可比刀郎要多不知道多少倍,而且传唱度也比刀郎都要好!”

主要信源:参考《极目新闻官方账号》

指责刀郎?可是很遗憾,我只知道刀郎,并不知道陈伟是谁。

2024年11月,陈伟,一位在互联网上有一定知名度的音乐人,公开diss刀郎,说刀郎“没文化”,初中都没毕业就成了“大师”。这番言论迅速引爆网络,吃瓜群众纷纷上线,站队开撕。这背后,究竟是单纯的音乐理念之争,还是暗藏着圈子里的鄙视链?

刀郎复出开演唱会,场场爆满,澳门站更是人气爆棚。他的歌,像《2002年的第一场雪》、《西海情歌》,旋律简单,歌词直白,却唱进了无数人的心里。尤其是在一些小城镇、农村地区,刀郎的歌几乎是家喻户晓,卡拉OK必点曲目。这种现象级的成功,自然引来了各种声音,其中就包括陈伟的质疑。

陈伟认为刀郎的音乐“恶俗”,缺乏“音乐文化”。他甚至拿刀郎的学历说事,认为一个初中毕业的人成为“大师”,很不正常。他还“凡尔赛”了一把,说自己捧红的人比刀郎多,歌的传唱度也更高。这番言论,无疑火上浇油,将刀郎和陈伟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刀郎的音乐,带着浓厚的西域风情,旋律朗朗上口,歌词通俗易懂。他的歌,不玩高雅,不炫技巧,却能直击人心,引发强烈共鸣。这正是刀郎的成功之处:他捕捉到了大众的情感需求,用最简单的音乐语言表达了最真实的情感。

很多听众,或许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但他们能从刀郎的歌里找到慰藉,找到共鸣,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刀郎的成功也反映了大众审美的多元性。音乐并非只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也自有其价值。大众对音乐的喜好,不应以专业评价为唯一标准。喜欢刀郎的歌,并不代表“没品味”,正如喜欢古典音乐,也不代表“高人一等”。音乐世界本就应该百花齐放,每个人的审美偏好都应该被尊重。

然而,一些所谓的“主流”音乐人,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像刀郎这样的“草根歌手”。他们沉迷于所谓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却忽略了音乐最根本的功能:表达情感,连接人心。这种偏见,导致了对音乐价值判断的偏差,甚至形成了音乐圈的等级观念。

陈伟的音乐,主要在网络上传播。他的代表作《小三》、《看透爱情看透你》等,风格偏流行,歌词直白。这些歌,主题多围绕爱情、生活,容易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但也有人认为其过于“口水化”,缺乏深度。

陈伟的音乐理念,似乎更注重市场的接受度。他强调自己捧红的人多,歌的传唱度高,这或许也反映了他对音乐价值的理解:市场认可度高,就是好音乐。这种理念本身并无对错,但如果以此来否定其他音乐风格的价值,就显得有些狭隘了。

陈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也与刀郎有所不同。他似乎更看重学院派的教育背景和理论知识,而刀郎则更注重实践和经验积累。这种差异,并非孰优孰劣,而是两种不同的音乐创作路径。

音乐的价值,是多元的。它可以是情感的表达,可以是文化的传承,也可以是市场的认可。不能仅凭某一个维度,就否定其他维度的价值。音乐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元的。大众的喜爱,专业人士的评价,市场的数据,都应该作为参考因素,但不能以任何一个标准作为唯一标准。

对此事,你怎么看?

0 阅读:173
评论列表
  • 2024-12-04 22:35

    前一个视频才刷到台湾一个媒体人周玉蔻,因言语诋毁他人被限制出境及判刑一年半,我们的法律应该也有制裁这种陈棒槌这种无端诽谤别人的法律吧!

  • 2024-12-05 12:20

    没文凭不等于没文化,有文凭读死书是没文化

  • 2024-12-06 12:57

    什么东西,大家都知道李白杜甫等也没有这个陈伟的文凭高啊

  • 2024-12-04 22:34

    事物需要的是品德,文化高卖国贼多

  • 2024-12-07 07:51

    讲实话陈伟的歌我一首也不熟悉也不会唱。从歌迷角度看陈伟的音乐成就还在山脚,刀郎站在巨峰之巅。一个小人去评论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民音乐艺术家,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自信、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