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鸡泛滥成灾,为何很少有人吃?当地农民直言:“别说吃了,我们甚至都不敢招惹它

百晓生采风 2024-12-04 15:26:28

东北野鸡泛滥成灾,为何很少有人吃?当地农民直言:“别说吃了,我们甚至都不敢招惹它! 过去过去在东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而如今东北人怎么就不敢吃野鸡了? 东北这种野鸡,学名叫环颈雉,它长得特别华丽,羽毛非常漂亮,尤其是雄鸡,它们几乎全身的羽毛都是又亮又闪。最漂亮的地方还是那几根长长的尾巴,在阳光下总能反射出五彩斑斓的光来,也是京剧行头里“雉鸡翎”的由来。 野鸡在全球共有30个亚种。环颈雉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很广,基本上除了海南岛和西藏的羌塘高原外,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它们。 野鸡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尤其钙、磷、铁含量非常高,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这也导致它被当地人捕捉做成美食。 野鸡不仅善于奔跑更善于躲藏,被惊动后就会躲起来,不再轻易起飞,秋冬季节,野鸡喜欢在农田、林缘和村庄附近活动和觅食,所以捕捉它们也是非常容易。 开餐馆的看到有利润可以赚,纷纷把野鸡写进自己的菜单,甚至还出现了有人专门训练狗去抓野兔、野鸡,一个人带着两三条狗,到田间地头,不管多少,总能有一些收获,然后把抓到的野鸡卖给餐馆,或者拿回家自己做着吃。 而有的人并不是为了吃肉而捕捉野鸡,是为了他们身上的羽毛。有些人会收藏,也有人会拿这些羽毛做一些装饰品。 没过多久,雉鸡的数量就越来越少,面临濒危。于是环颈雉被我国林业局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就是俗称的三有保护动物。 它们被保护除了因为数量大量减少之外,还因为它们会以昆虫、种子为食,可以控制害虫数量和传播植物种子。 被列为保护动物后,就没人敢在捕捉野鸡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只要被发现就会被重罚。 野鸡的繁殖能力相当的强,成年雌鸡一年生两次蛋,一次可以生十几枚,加上东北生态好,野鸡存活率高,所以野鸡数量急剧增加,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 农民对这么多的野鸡可是伤透了脑筋,因为野鸡的繁衍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自然产出的粮食根本没有办法满足野鸡们的需求,因此这些野鸡便把目光转向了农民们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就被野鸡嚯嚯光了。 要是想种些玉米,一旦玉米抛了籽,就得需要全家人轮番出动去田地里赶野鸡。 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冒着中暑的风险,也得在田地里待一整天。春天更为严重,田地里的种子都还没有发芽,就已经被它们扫荡了一遍。 看到白白糟蹋的粮食,实在是心疼,村民们倒也并不反对它们繁衍,但是它们繁衍的速度,实在是令老百姓头疼不已。虽然它们对人们并没有什么攻击性,但是在老百姓眼中,这些野鸡变成了害虫。 东北野鸡泛滥成灾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东北野鸡不仅破坏庄稼而且还会传播疾病,这对于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因此,鉴于东北野鸡泛滥成灾的现状,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促使农民捕捉和食用东北野鸡,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起到控制东北野鸡数量的作用。 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业生产和改善居民饮食水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0 阅读:12
百晓生采风

百晓生采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