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在杭州举办的高峰论坛,对中国式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

钱江晚报 2024-12-04 16:24:14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楼纯

11月29-30日,浙江省高校中文教指委2024年工作例会暨“新时代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创新与融合”高峰论坛在杭举行。4位国内知名长江学者,10多位浙江省高校中文教指委委员等20多位专家齐聚杭州,共同探讨新文科和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育如何以跨学科融合、国际化交流合作等方式实现高质量创新型发展等问题。

本次会议由浙江省高校中文教指委主办,浙江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承办。

浙江省高校中文教指委主任肖瑞峰教授从“分享、互鉴、同竞”三个方面阐述了本次会议的宗旨,希望与会专家积极交流,共同推动浙江中文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教授结合北大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探讨了人文学科的发展方向,即要走学科融合的道路,通过健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对接国家文化战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扶持,从合作中呈现新的学科面貌。

清华大学中文系李守奎教授结合清华大学的教学建设情况,对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如何在以工科为主的院校中开展创新与融合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即培育内涵与通俗并重的专业建设成果,高度重视本科教学教育发展以及为中文教育创造自由、宽松、舒适的环境等。

苏州大学中文系王尧教授认为AI技术引入中文教学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中文学科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独特规律,无论创新还是融合,都需要坚守这些规律;面对AI可能带来的知识内容方法的进步,同时也要思考如何与AI和谐相处,辨明其带来的伦理和其他危机。

中山大学中文系彭玉平教授探讨了中文学科在发展中的变与不变问题,认为中文教育只有坚守传统才能迎来发展,人工智能虽拥有强大力量但也受制于人,人文学科是任何学科都需要回归的一个学科。

扬州大学中文系王定勇教授总结了当下汉语言专业学生培养的新方向,认为教育者应“富养”学生的内在精神和人文素养,要引导学生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实现二者融通,成为复合型人才,以迎接多元挑战。

自由发言阶段,浙江省高校中文教指委专家也纷纷就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迎接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新挑战建言献策,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第一,扎根中文学科核心,提升学生的“写作”素质,培育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第二,改革学科教学方式与目标以适应AI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科技赋能教学与研究,注重提升学生的信息检索、数据分析能力;第三,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将地方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实践,注重“因材施教”。发言不仅深入且具有前瞻性,而且充分展现了专家们对于会议主题的思考与探索。

会议开幕式上,浙江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单胜道教授致欢迎辞。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二级调研员王国银发来贺信,指出高等教育当前需加强教学引领,推动教学改革,推进质量革命。论坛承办方浙江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叶晗研究员介绍了学院近20年来汉语言文学省一流专业建设情况。浙江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省一流专业)依托学校国际化应用型特色,积极推进“中文+”新文科建设,努力探索跨学科、数字化、国际化发展路径,在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四新”教材建设、语言保护和新媒体政务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此次论坛的顺利举办,对于加快我省新文科建设,提高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构建中国式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更好地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