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生殖健康蓝皮书》显示,2023年共报告15-24岁青年学生病例3010例。据相关数据,2020年至2023年,新报告青年学生病例分别为:2977人、3677人、2733人、3010人,四年间共报告12397人。男女比例为33.9比1,平均年龄19.9岁。另据深圳疾控中心披露,艾滋病感染出现低龄化趋势,初中、高中段病例多次出现,最小一例尚不足13岁。近年来,上海、长沙、西安、南昌、南京、北京等大学聚集的城市,艾滋病感染学生约60%存在网络社交平台交友这一行为。” 艾滋病的风险几乎人尽皆知,如何防范,也经常见诸于各种宣传渠道,作为吸收知识最快的青少年人,在这方面出现疏忽、不在意,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很不应当。 《报告》中的两条信息,很能说明问题,“艾滋病感染出现低龄化趋势,初中、高中段病例多次出现”,“在大学生聚集的城市,艾滋病感染学生约60%存在网络社交平台交友这一行为”。 可见,“青少年人的好奇心、对健康风险认识不足、抵御诱惑的能力差”,仍是感染的主要原因。想针对性降低这类风险,一个很关键的办法就是:“存在于身边的提醒”。学校、家长通过耳提面命,让青少年们把这件事真的放进心里,同时,也对防护措施做好指导。也在各阶段教育中,强化“爱惜自己、怎样才算是真正爱惜自己”的内容。在防范风险教育中,也紧跟社会生活变化,让各种提醒、警示更准确与生活场景对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