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败退,蒋介石为何选择去台湾?原来是地理学家张其昀的建议。 先

绮南爱历史 2024-12-04 19:35:49

1949年,国民党败退,蒋介石为何选择去台湾?原来是地理学家张其昀的建议。 先来说是这张其昀,他为何能让蒋介石听从自己的建议。 1901年,张其昀出生在浙江宁波。中学时就读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 中学里,他不仅是个学霸,还在五四运动期间,由于表现优异被推选为浙江省代表之一,去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一度成为风云人物。 后来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更是如鱼得水。 当时的南京高师可是名师云集,竺可桢、柳诒徵等学术泰斗都在这里教书。 张其昀在这里不仅打下了扎实的学术根基,还学会了如何把史学和地理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历史地理学这一新领域。 1923年,他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历史地理学》,直接把他推上了学术界的“C位”。 张其昀的学术生涯并不是坐在书房里“闭门造车”,而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他先后在中央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还亲手创办了浙大的史地系,把史学和地理学整合成一个新学科。 抗战期间,张其昀辗转大后方,还主持编写了《遵义新志》,用科学方法对遵义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进行了详细调查。 这本地方志不仅学术价值高,还直接为当地农业改良和经济开发提供了依据。 正是在这个时期,张其昀通过同乡陈布雷结识了蒋介石。 1947年,张其昀正式成为国民大会代表,这不失为是蒋介石向其抛出的橄榄枝。 194811月年,陈布雷死后,张其昀接替了其职位。 1949年,国共内战进入尾声,蒋介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四川、海南、台湾,哪儿才是国民党的最终退路?国民党内部吵得不可开交,谁都拿不出个靠谱的方案。 四川,这片以山险闻名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1938年,蒋介石就对四川的复杂性有过深刻的体会。 抗战期间,他曾计划将川渝地区打造为战略后方,但地方军阀的山头主义彻底让他碰了一鼻子灰。 彼时,四川的军阀为了争权,甚至连前线的抗战部队都敢截粮截兵。蒋介石对此早已心存芥蒂。 既然四川不行,那海南岛呢? 虽然海南隔海而居,易守难攻,但海南岛的四季高温潮湿,当时的国民党部队中,很多将士对这种热带气候极为不适应。 加之海南的耕地面积有限,粮食供给难以满足庞大的军需需求。更重要的是,岛上的淡水资源匮乏,一旦解放军封锁海路,整个海南守军将陷入死局。 在这种进退维谷的局面下,张其昀站了出来:去台湾。 这一建议,放眼当时的形势来看,简直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台湾虽然是中国的领土,但却距离大陆偏远,而他们之前对于这片土地算得上是非常陌生的。 然而,张其昀看到了台湾的战略价值。 台湾虽然距离大陆远,但地理位置优越。 台湾地势险要,山脉纵横,与大陆隔海相望,不但易守难攻,还具有充足的资源供养驻军。 其次,台湾被日本殖民过,有一定的工业化基础,有利于后续的发展。 蒋介石在经过几番深思熟虑后,终于接受了张其昀的建议。 实际上,蒋介石不仅在军事上考虑台湾的战略价值,更重要的是,在台湾这个地方,蒋介石能够确保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政治生涯不会就此落幕。 通过台湾,蒋介石可以守住国民党的政权根基,为未来的反攻铺路。 1949年12月,蒋介石败退台湾,带走了大量的黄金储备。到达台湾后,他便着手为反攻大陆做一切准备。 而在大陆军民坚决有效的打击下,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计划最终无疾而终。

0 阅读:90

评论列表

木匠

木匠

3
2024-12-04 20:13

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老道士跟蒋说的

绮南爱历史

绮南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