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女子买完菜后发现,老人又拆开2个包装好的菜品,将它们放回摊位上,假装是自己种的菜。女子上前理论,认为老人不该这么缺德,卖超市里的菜也就算了,价格还贵上一些。老人的一番话,让女子无言以对!网友感慨:这样真的对?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2024年12月3日关于《老人拆开买来的菜假装是自己种的,网友买菜时撞见这一幕:老人拆开买来的菜的包装盒,假装是自己种的菜》的报道)
好家伙,你以为是来自新鲜菜地的蔬菜,没想到是奶奶在超市里团购买的。那这算不算欺骗消费者?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位顾客发现,老人售卖的所谓“自种蔬菜”,实际上是从超市或网上购买的,包装一拆,摇身一变就成了“新鲜货”,价格还翻了一番。这“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瞬间点燃了网友的怒火:这年头,连买个菜都得斗智斗勇?
这起看似简单的买卖纠纷,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农贸市场,这个承载着城市烟火气的地方,如今也面临着信任危机。老年摊贩的“小聪明”,消费者对“新鲜”的执念,以及监管机制的缺失,共同构成了这场信任博弈的复杂局面。
从这起事件来看,老年摊贩的“以次充好”行为并非个例。他们将从超市或网上购买的包装蔬菜拆开,混入自己的摊位,谎称是自家种植的,以更高的价格售卖。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市场诚信的严重破坏。消费者冲着“新鲜”、“自种”而来,却买到了被包装过的普通蔬菜,甚至可能还是“处理货”,
“这简直是割韭菜!”、“套路太深了!”,网友的评论,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强烈不满。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一旦蔓延,将损害整个农贸市场的信誉,最终损害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定义为“骗子”。他们的行为,固然不值得提倡,但背后折射出的,是老年群体在社会保障和经济收入方面的困境。他们或许缺乏其他谋生技能,也可能无力承担高昂的生活成本。在生存压力面前,“诚信”二字,显得格外沉重。
然而,困境并非违规的理由。即使生活再艰难,也不能以欺骗消费者为代价。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最终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利益。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句话在农贸市场似乎并不适用。消费者往往容易被“自种”、“新鲜”等标签所吸引,而忽略了对商品真伪的辨别。一些消费者对种植知识了解有限,难以区分超市蔬菜和自种蔬菜的差异,这也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我都是挑最新鲜的买的,没想到……”,不少消费者在发现真相后,都表达了类似的无奈。这种认知偏差,也使得消费者更容易成为被“套路”的对象。他们追求“新鲜”、“健康”,却往往忽视了对信息的甄别,最终为自己的轻信买单。
对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