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辱先烈,给狗盖国旗”?12月2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和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联合发布公告,取消刘桂娟相关演出,多年前曾发表政治言论,侮辱英雄、丑化我党我军,甚至在台湾问题上公开站队“台独”,她的行为远比金星恶劣! 12月2日,京剧名角刘桂娟的名字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这次不是因为她的唱腔或身段,而是因为一张照片——一只盖着国旗的狗。 这张照片最初出现在刘桂娟的社交媒体上,一只宠物狗身上覆盖着五星红旗。图片一经传播,便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应,称这是对国旗的亵渎,是对国家象征的侮辱。这张照片无疑触碰了公众的敏感神经。 国旗,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对国旗的尊重,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刘桂娟的行为,无论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都对国旗的尊严造成了潜在的损害,伤害了部分公众的民族情感。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国旗作为国家象征,其尊严不容侵犯。刘桂娟的行为,从《国旗法》立法精神来看,显然是对国旗尊重度不足的表现。 从道德层面来看,刘桂娟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其言行举止都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评判。她的行为不仅伤害了公众的民族感情,也给京剧界带来了负面影响。 “狗盖国旗”事件并非刘桂娟第一次引发争议。早在她“炫耀12万点翠头面”时,就曾遭到网友的口诛笔伐。点翠,一种传统的中国首饰制作工艺,需要从活的翠鸟身上拔取羽毛。 面对公众的批评,刘桂娟辩称,自己是为了艺术,甚至表示宁愿多用一倍的翠鸟,也要买最好的。之后,更是将对其批评的人称为“五毛”和“神经病”。 公众对艺术家的期待,不仅仅是精湛的技艺,还有高尚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刘桂娟的“点翠头面”事件,暴露出她在社会责任感方面的缺失,也损害了她的公众形象。 随着“狗盖国旗”事件的发酵,网友开始对刘桂娟的过往言论进行“考古”。一些她早年在网络上发表的政治言论被翻出,包括批评官僚文化、涉嫌侮辱毛泽东,甚至声称“日本入侵耽误蒋介石剿匪”等。 网络时代,“考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公众人物的过往言行,都可能被网友翻出,在舆论的压力下,刘桂娟的演出接连被取消。而早在2016年,刘桂娟曾参与录制央视节目,却被从节目单中删除。 官方机构的这些举动,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原因,但无疑是对刘桂娟事件的回应。这反映出官方对艺术家言行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强调。 刘桂娟,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这些光环曾经让她备受瞩目。然而,一系列“黑历史”被扒。这不禁让人反思:当戏服褪去,留在舞台上的究竟是什么? 刘桂娟事件,是一个多面体。它折射出公众对国旗的尊重、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对艺术家社会责任的期待,以及网络时代舆论的力量。 在网络时代,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受到放大镜般的审视。刘桂娟的经历,提醒我们:公众人物的责任与担当,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人物更应该以身作则,谨言慎行,树立积极的社会形象,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舞台上,在人生的舞台上,留下真正的光彩。 信息来源于:联合早报网 2024年12月5日 关于“京剧名伶刘桂娟演出被取消 疑与发表政治言论有关”的报道
“侮辱先烈,给狗盖国旗”?12月2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和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联合发布
鸿鹄浮歌事
2024-12-06 14:37: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