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思维》1.让我们内心感到痛苦的,其实从来不是别人,

光亮情感 2024-12-06 21:11:05

《让你痛苦的不是别人,而是你的思维》

1.

让我们内心感到痛苦的,其实从来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的思维——每当它没有活在当下的时候,我们只有两种状态:快乐或者痛苦。

当快乐不存在时,我们痛苦;反之,我们快乐。

快乐和痛苦都和预期有关。

譬如食物。首先,我们感到饥饿。饥饿感带来了对食物的预期。我们因这种预期而进食,因进食而快乐。但这种快乐并不是来自于「食物本身」,又或者「咀嚼带给我们的身体感受」,而是来自预期的实现。

当你看到一个人,在大口大口吞咽食物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他并没有在吃食物,而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满足预期。

换句话来说,食物在这一刻被「抽象化」,成了让预期得以满足的存在,而非其本身。

他的心灵在这一刻,活在了过去那个「预期」产生的时间点。

可是,当一个人对食物产生了预期,却又预期自己未来因为某种原因无法满足这种预期的时候,他就会痛苦。他可能想要减肥,可能缺少食物,又或者他要做一些事情而没有了进食的时间。

这个时候,他的心灵活在了那个「预期」受挫的时间点。

盈亏同源,喜恶同因。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是自然规律中牢不可破的一部分。

然而,就像这个自然法则本身所揭示的:

在快乐与痛苦之间,还存在「中道」。也就是解脱之道。

当我们在这条道中,我们所体验到的,只有纯粹、宁静、满足。

这不是意味着快乐与痛苦不存在,而是意味着,它们会成为纯粹、宁静与满足的一部分。

无论你当下的情绪如何,都不会妨碍你体验到生命中最本源的存在。

这条中道,就是「当下」。

而正念则是回到中道的方法。

我们的心灵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时空之中——也就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体。

它要么在这里,要么在别处。

只不过,我们似乎永远无法说清楚正念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说,正念就是此时此地的时候,会让我们陷入一个误区:

心灵在此时此地,想着彼时彼地的事,难道不是此时此地么?

「现在的时间是晚上22:00,我躺在家里的沙发上,担忧着未来可能会创业失败的景象。」

在这个条件下,我是否是活在当下?

如果是活在当下,那么我的心灵并不在此时这个22:00的时间,它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

如果不是活在当下,那么我的心灵,的确是在22:00这个时间,进行的活动。

读到这里,你或许会感到困惑:

当下是否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只不过,我们得到答案的顺序,并不是通过直接肯定什么,而是否定什么。

2.

你在正念的过程里,是通过「否定什么不是正念」来意识到正念的。

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些拗口。举个例子会更容易理解:

手机是有形的事物。当你的手机就在自己身边的时候,你可能没有办法意识到它的存在或者不存在。但是,当它忽然不见了,而你又习惯了使用它的时候,你既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也能意识到它的不存在。

「手机不在了」,是对「手机还在」的否定。

健康是无形的事物。当你的健康与你相伴的时候,你可能没有办法意识到它的存在或者不存在。但是,当它忽然不见了,而你又习惯了健康状态的时候,你既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也能意识到它的不存在。

哪怕这个健康不见的状态只是一个小小的口腔溃疡——我最近就在溃疡。

「健康不在了」,是对「健康还在」的否定。

正念也是同样。

当我们说到「正念」的时候,也是通过意识到「正念不在了」,来意识到正念的。

这个过程也被称之为觉察。它是正念的起点。

你只有站在觉察的起点,才能够通过仔细地翻找,重新让手机回到自己身边;通过好好照顾身体,让健康重新回到自己身边;以及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处于正念之中。

没有觉察,一切都无所谓存在或者不存在。

3.

任何一种觉察,都需要一个注意力对象。因为觉察的本质,是你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对什么东西的注意力。

只有失去过健康的人才能够觉察到自己健康的状态。

从来不曾失去过健康的人是无法觉察到这种状态的。

你需要先让自己习惯注意某种东西,并且这种东西并不那么吸引人。这样一来,你就可以经常「失去注意」,也就间接地经常练习了觉察的能力。

在一些宗教里,让人们注意的对象,可能是转经筒,可能是经文,可能是默数数字,可能是用手指捻动佛珠的触感,还可能是按摩身体的某个穴位。

这些有形的东西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它的作用。

如此一来,你就能知道,使用短视频、游戏、时装、色情,作为集中注意力的对象是不合适的。因为你很容易就能在这些事上集中注意力。既然如此,也就很难失去注意力。

对觉察来说,这行不通。

你必须经常失去注意力才行。至少是在开始的时候。否则你无法培养出对正念来说所需要的那种觉察力。

注意呼吸是最方便的「有形事物」。因为只要你活着,它就会存在。

但重要的是,不必拘泥于你注意了什么。而是你要明白这种注意的意义。

如果你试图注意自己的呼吸,你就会明白自己有多么容易失去对它的注意。

你的思绪经常会飘走。标志就是你很难完全回忆起来自己在思绪飘走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

接着,你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从呼吸上跑开了,然后你将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放在呼吸上。标志就是你能够清晰地回忆起上一次呼吸是什么感受。

你失去注意的时间,有时候很长,有时候很短。你不断在「注意-失去-觉察-注意」这个过程中循环往复。

你练习的刻苦程度,决定了你的进步速度。

你能够越来越迅速的觉察,直至「念念相续」。

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里,你的注意力全部都能够在呼吸上。又或者大部分时间能够在呼吸上。

你通过之前不断失去对呼吸的注意的过程,越来越能够清晰地把握到自己「保持对呼吸注意的状态」。

这就是正念。你通过一次又一次觉察正念的不存在,来觉察到了它的存在。

如同我们通过生病,越来越能够清晰地把握到自己全然健康的状态。

4.

接着,你就可以让正念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总是让自己回到当下,回到中道。

想要体会生活中的正念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你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

在你的眼前,竖起一根手指。然后将自己的视线,全部都聚焦在这个手指之上。

在你手指背后的空间里,或许是书柜、工作台。你的书柜上摆放着手办。工作台上有一个地球仪,和一盏温暖的灯光。

可是,由于你将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手指上。因此,手指背后的事物,都成了「背景」。

它们存在,你也能看到。但它们只是背景而已。

在你的生活中践行正念,并不是全然专注到当下的所有事物里,也就是只看到那个手指。

如果你能做到,那当然很好。但你的想法、感受仍然会悄然出现。

正念并不是让它们消失,而是让它们变成背景。

在这之前,你需要找到一个当下的「聚焦点」。而这个聚焦点,一定存在于当下的空间之中。

它甚至就可以是你的竖起来的那一根手指。让自己全神贯注地观察它,让它显著地出现在你的「工作记忆」里。

你坐在沙发上观察这个手指,内心仍然会浮现种种想法。这些想法关于过去或者未来——就比如刚才我们所描述的那个矛盾状态:

「现在的时间是晚上22:00,你躺在家里的沙发上,担忧着未来可能会创业失败的景象。」

由于这个想法变成了背景,因此,你仍然处于正念之中。反之,你就是没有在正念。

而当所有的想法成为背景的时候,你就可以看着它们来来去去了。并且,也只有你的心灵处于当下的时候,你才能如此去看。

如果你的心灵不在当下,就一定在过去或者未来。它会跟着想法跑,却无法看着它们来和去。

其中的标志就是:当你在正念中,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轻松地描述出刚才闪过心头的那些想法,是如何一个又一个出现的。它们渐次的顺序是什么。

如果你的心灵跟着想法跑,而非在当下进行观察,你会发现自己无法看到这些想法出现的次序。

5.

你的心灵只能够活在一个时空之中。

活在当下的关键,就是在当下这个空间,把握住一个可以让你集中注意力的存在。因为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

当你关注了当下空间有形之物,也就间接地让你的心灵活在了当下的时间。

这个有形之物是什么无关紧要,它可以是你的手指,可以是你手里的念珠,还可以是某种声音,某种触感,又或者最一劳永逸的:

你的呼吸。

当你的心灵处于当下这个时空的时候,你就是在正念;反之,它就不是在正念。

你的心灵仍然可以浮现种种关于过去和未来的想法,关于种种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感受。

但这些想法和感受都是作为背景存在的。

你当然会快乐,会痛苦,会感受好或者不好。

但只要你的心灵一直在接触当下,你还可以同时体验到纯粹、宁静和满足。

读到这里,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心灵很容易进入到一种喜悦的状态。

譬如散步、锻炼、绘画、弹琴、做饭、做手工艺品。

因为这些有形的事物,让我们的注意力来到了当下的空间,也就强迫我们的心灵来到当下的时间。

而很多时候,那些可以称之为「工作」的事之所以难以达到这种状态,是因为我们总是在为未来的结果担忧。

换句话来说:我们没有活在当下。

这就是所有痛苦的源头。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