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的骨折,并最终不得不坐上轮椅,燕青才恍然意识到,这似乎是一场轮回。
燕青是遵化人,自小就患上成骨不全症。儿子出生后,遗传了“玻璃人”的宿命,也让一家人的生活蒙上阴霾。经历了丧夫之痛后,燕青决定不再让孩子经历如她这般灰暗的半生。知命之年,她开始自学上网,呼吁、求助,终于得到了响应,儿子疾病的治疗也有了希望。
眼下,为了让自己和孩子的未来多一份保障,也为了让更多残障人士拥有生活,燕青组织建立了残疾人抱团取暖创业团队,想要扎进直播带货的汪洋。然而,即便瘦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无数困难依然接踵而至,这条路不好走,像极了玻璃人的人生。
△“玻璃人”燕青用旧电脑上网
“爬”着的童年,忘不了的生日和忌日
在记忆里,燕青的童年是“爬着”度过的。在母亲口中,燕青出生就开始骨折,腿关节无法正常弯曲,也是因为这种病,她没有受过教育,也未曾拥有热闹的童年。
出生在河北省遵化市刘备寨乡泉水头村的燕青,在早些年很难知道自己患的病叫成骨不全症。印象里,她只知道自己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当别的孩子都吵吵闹闹的上学、放学,她只能自己窝在家里,守着那部黑白电视,窥探着单调却又丰富的外界的一切。也是通过这部电视,燕青开始认识了字,学会了下棋,那一年是1986年,她只有13岁。
时间慢慢流过,18岁的燕青来到了谋生的时段。她开始自学织毛衣,赚取微薄的收入。“打(织)一两线,能挣4元钱,快的话我一天可以打三四两,就能挣到12~16元。”燕青说,通过加工毛衣她在乡里小有“名气”,这也是她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成就感”。
1998年,是燕青人生中重要的一年。那一年,她结识了自己的爱人,两人于1999年结婚,并于2000年10月有了孩子。
新生的希望企图冲突命运的桎梏,但很可惜这一次失败了:孩子在出生后的第41天就意外骨折,在医院治疗康复后,短短两周又再一次骨折。“孩子几乎每年都要骨折几次,不过一开始恢复都比较好,也没发现什么病症。”燕青回忆,一家人就这么生活着,没想到厄运又一次“找上了门”。
燕青的丈夫是一名钢筋工人。2005年,他打工回家后称肚子不舒服,燕青再三劝阻,他才去医院做了检查。当“直肠癌”三个字刺到燕青的耳边,她的心“咯噔”一下,连带着夫妻的未来沉入了深渊。她回忆,听到医生讲述病情时她眼前一片白,手术失败后,燕青的丈夫很快离开了人世。
燕青清楚记得,丈夫发丧的那一天,正是自己的生日,那年她32岁。
△燕青一家(妈妈、哥哥、儿子)拍摄于今年
被击碎的心理防线,和重新燃起的希望
命运似乎爱戏弄苦命的人。丈夫离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6年,燕青的儿子发生了一次严重骨折,伤后的治疗并不顺利,还落下了残疾。燕青说,这是孩子“无数次”骨折中令她印象最深的一次,也是因为这次受伤,儿子上学的事被搁浅。
现实的冰冷,击碎了一位母亲的心理防线。燕青不想让孩子和自己一样抱憾一生,于是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她开始用外甥家送来的旧电脑自学上网,企图为孩子,也为这个家找寻出路。
连一个字母都叫不上来的燕青,学打字就用了半年。不过,她也因此打开了闭塞多年的世界。她从网上开始搜索关于自己和孩子的病症,翻看治愈的案例,当然还有那些对她来讲宛如天文数字般的医疗费用。
那几年,燕青靠着低保和家里人的救济维持生活。丈夫早些年赚的打工费,绝大多数也都丢入治病的深井,那口井看不到光,却“吞食”着这一家人的一切。同样在那几年,燕青的儿子病症持续加重,甚至到了无法爬行的阶段。“他几乎每天都会问我,妈,你给我治不?”燕青说,她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每次短暂的沉默,都换来了母子俩的眼泪。
毫无疑问,燕青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希望且需要得到帮助。2009年前后,在燕青坚持不懈地上网发帖后,她得到了一位兰州大学生和一位山东姑娘的帮助,他们将燕青遇到的困难整理成文字在网络上发布。虽然大多都“石沉大海”,但总归让燕青看到了希望。
2010年,遵化当地一些公益组织关注到了燕青,并陆续开始给予这个家庭帮助。“儿子后期的多次手术都是在这些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完成的。”燕青说,在这期间,燕青也重新燃起了希望,她利用空闲时间,兼职做起了电话销售,每8小时能赚取150元的收入。日子慢慢好起来后,她在平台上注册成为商家,转售一些维生素C、钙片等产品,燕青的儿子也慢慢恢复了身体,如今已经可以通过轮椅自理,他还利用一台缝纫机,制作猫窝、狗窝等宠物用品,给家庭增加收入。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只有燕青知道,她曾来自深渊。
△遵化吧的爱心人士帮助燕青一家
失落,困窘,也依然要拥抱生活
2023年5月,燕青身体突发不适,身体无法动弹,一躺就是两个月。去医院检查被告知脊柱侧弯较为严重,心脏出现病变。
“我记得医生告诉我不要往心里去。”燕青回忆道,那时候她每天心情都很压抑,“因为从小到大,我就习惯了每天两点一线,在医院和家里两头跑。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体情况不太好后,我还是会很失落。”
不过,燕青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情。“我觉得总要做点什么吧,为了孩子,也是为了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还有那些和我一样的人。”燕青说,她找到了病友“波哥”,开始学习自媒体。
然而,在网络信息时代,任何一个风口都十分“拥挤”。燕青“招募”了二十多位同样的残障人士,想通过残疾人抱团取暖创业的方式,尝试直播带货。她说,他们当地的花生、板栗品质都不错,或许可以靠这些产品打开销量。
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本就行动不便的燕青,几乎很难在短时间内开启直播,加之设备、场地等他们无力承担,短短一年,陆续有伙伴选择离开。
在遵化市刘备寨乡泉水头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朱永福眼里,燕青的生活可以用“艰难”来形容。
“我认识她最早是在2009年,有个大学生帮助她在遵化当地发帖,2010年前后村委和很多爱心人士也对她进行了生活上的救济,后来她孩子的手术费用,也是很多爱心人士帮忙解决的。”朱永福说,村委会这边也一直持续关注燕青的动向,希望能在未来创业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他们也呼吁更多人关注残疾人,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燕青儿子和爱心人士留影
“现在我只有一部手机,和一台2015年的电脑。但我还是希望,更多和我们一样的残疾人能够努力生活,实现梦想与价值。”燕青说。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记者:李震实习生:匡凤洁剪辑:徐超编辑:俞丹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