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很喜欢歌曲,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看《风雨兼程》的歌词,在村西头的磨坊上和小伙伴分享台湾的什么歌忘记了。 再长大,有电视了,北风萧萧雪花飘飘画面非常美,那个时候,第一次看《明天即将来临》这个外国片。 上高中的时候,《渴望》电视剧来了,好人一生平安,觉得非常温馨,后来才知道是已经出家多年的李娜唱的,《青藏高原》也是。在东北求学的时候,宿舍走廊里,洗澡间里,到处听闻张学友的那个悲伤的歌,名字忘记了,春晚一举成名。那个时候,我初次接触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之后又学唱《念亲恩》、《盼三年》等等。 再之后,梅艳芳和邓丽君的歌都很喜欢,梅艳芳的《亲密爱人》,邓丽君的《似是故人来》,那个《美酒加咖啡》我推测是唱给成龙的,毕竟他们在美国热恋过,邓丽君在两岸三地份量很重,她是山东人,还能说一口地道的山东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邓丽君的歌曲被定性为靡靡之音。 在东北求学的时候,因为学英语的原因,接触了英文经典歌曲,也看英文电影,比如《雨人》和《尼罗河惨案》,那个时候还看不懂。 至今我认为几乎每一个英文歌曲都很美,语言美,《加州旅馆》的前奏被中国音乐界的奉为圭臬,至今无人超越,但里面歌词内容让人费解,像一个惊悚小说,也像意识流的写法。 刀郎很火,《西海情歌》歌厅到处传唱,但他的《罗刹海市》歌词一般般,把十年前的个人恩怨夹私货带进去,通六焦黄泥地,转腚,这样很龌龊的词写进去,不知道为什么被很多人颂扬? 大概是没看过蒲松龄《罗刹海市》,蒲松龄写的很长,读完大概需要二十分钟,后半部分是描写美丽的爱情故事,我几乎全看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所有篇章,语言很美,鲁迅先生评价蒲松龄的小说入木三分,很多都是表现美好爱情故事。 我看小说和歌词,语言一定要美,不然老祖宗发明语言干嘛呢?骂街啊?况且刀郎的《罗刹海市》并没有尊重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