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江西安义长埠村,村民龚声汉和父亲正在打地基造新房,无意中挖出了一个木盒,打开一看竟是一副象棋。
这个木盒已经腐朽不堪,但里面的象棋却保存完好,这些棋子是铜质的,正面刻字,背面有图,十分精美,而在棋子中还混有一枚“崇宁通宝”铜钱,旁边还有一张写有文字的纸。
龚声汉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也意识到自己是挖到宝贝了,于是他立刻将象棋和铜钱取出并藏了起来。
不过后来龚家挖到古物的消息还是传开了,文物部门得知后立刻派专家前往调查,专家们看到象棋后那是激动不已,他们发现这竟然是一副宋代青铜象棋,不过遗憾的是当时那张写有文字的纸已经找不到了。
鉴于青铜象棋是珍贵文物,专家们便开始劝说龚声汉将它上交,然而却遭到了拒绝。不过专家们也没有放弃,再三登门之后,龚声汉最终同意捐献青铜象棋。后来,为了表彰龚声汉的义举,当地政府为他在乡工商所安排了一份工作。
那么这幅青铜象棋到底有多宝贵,专家们为何会如此看重?
这幅象棋为青铜所制,共有32个子,保存得十分完好,每颗棋子重约60克,其中包括了将二只,士四只,象四只,马四只,车四只,炮四只,卒十只。这些棋子上隐约可见分红黑两色,正面用阳文刻字,反面则铸有相应的图像,字迹工整,图案生动,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物。
专家认为棋子中内藏的那一枚“崇宁通宝”是当年藏宝人有意为之,“崇宁”是北宋徽宗的第二个年号,专家由此推断象棋埋入地下的时间应该在北宋末年。不过埋葬时间并不等于制造时间,这幅青铜象棋的具体制造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根据与之前出土的象棋形制比对,这应该也是北宋时期的作品。
象棋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极为流行的棋种,然而关于它的起源却说法众多,不过历史悠久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国关于象棋的最早记录出现在战国时期,《楚辞》中记载了早期象棋的形制和玩法:“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而到了宋代,现代象棋的形制和规则已经奠定,在南宋陈元靓所编的《事林广记》中就出现了最早的两幅完整棋谱和一幅残局棋谱。
这副青铜象棋的出土,无疑为研究我国象棋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其精美的做工,悠久的历史,都极为难得,因此它也被评为了国家一级文物,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
那时候的纸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