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能从中国“敲诈”2亿技术费!2004年,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使用了一款美国压缩机,于是美国便借此趁火打劫,开出来天价使用费,不过没过多久,这种好日子就到头了……
(参考信息:烽火杂志——美国垄断关键技术50年,我国女专家9个月打破,为国家一天省2亿;人民网——为深中通道海底“穿针”(追梦路上))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能源问题越来越棘手。
虽然煤炭占比高达七成以上,但产生的空气污染、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始终困扰着我们。
更要命的是 ,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嗷嗷待哺,西部资源丰富却难以变现。
就在此时,“西气东输”计划正式上马。
2004年12月30日,就在老百姓翘首以盼,希望能用西部天然气为东部带来滋润时。
意外骤然降临。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借口工程离不开高精度乙烯压缩机,一张口便索要20亿。
此岂为合作之举?全然是趁火打劫!
但彼时,我们于该领域尚是一片空白,况且这属于核心设施。
一时间,高层领导陷入两难,要么忍痛挨宰,要么前期的努力付之东流。
就在此时,沈阳鼓风机集团,这个中国压缩机行业的“老大哥”,站了出来。
他们决心攻克难关,造出国产的高精度乙烯压缩机。
然而,项目方才起始,便陷入了停滞状态。
因为压缩机的核心部件——三元压缩叶轮。
其专利和制造方法乃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压箱底的机密,从不对外示人。
很快,一些谣言便开始在行业内疯传。
“就这几个人,还想追赶美国,典型不知道天高地厚!”
那段日子,沈阳鼓风机集团内部众人情绪低落,但崔连顺这位女中豪杰,却顶着压力,一刻也不曾放弃。
她知道这个挑战不压于登天,可作为中国工程师,当国家需要的时候,自己不上难不成让老百姓上?
在长达9个月的日子里,她率领团队没日没夜画图纸,校对数据。
从无起步,终究冲破西方设置的技术壁垒,成功制造出三元压缩叶轮。
后来,它被运用在西气东输工程上,不仅让我国远离了被卡脖子的窘境。
而且,每天为国家节省2亿人民币,可谓是居功甚伟。
再后来,她和同事们又潜心研究,终于在压缩机领域取得了技术性突破。
如今国产压缩机已经能够和美国在市场上掰手腕了,占有了一席之地!
众所周知,今天的中国已经在各项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可回过头来看,这每一步的背后都是泪水和汗水的沉淀。
尤其是在我们起步初期,西方国家为了遏制我们崛起,处处设置技术壁垒。
有时还喜欢狮子大张口,从我们身上狠狠捞一笔。
200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建设港珠澳大桥,此消息一经传出,举国轰动。
然而,就在工程进入关键阶段时,不得不被迫停工。
由于这座大桥要跨越茫茫大海,所以海底沉管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可在当时,我国在该领域基础薄弱,出于谨慎考虑,决定向荷兰发出合作请求。
众所周知,作为举世闻名的“风车之国”。
荷兰人多地少,为了拓展空间,他们最早尝试了填海造陆。
因而在海底沉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是全球公认的。
负责桥梁施工的设计师林鸣很快就留意到了一家荷兰工程公司。
岂料,对方却把我们的诚意往脚下踩,张口就提出15亿的“开口费”,还不包括后续的其他费用。
林鸣粗略地掰起手指估算了一下,保守估计,整套工程下来至少需要20至30亿人民币。
由于太贵,我们多次与对方讨价还价。
可荷兰方面咬死了一分钱都不降,摆明了就是“趁人之危,吃定我们了!
为使对方阴谋无法得逞,我国专家当即终止谈判。
回去后,憋着一口气:大不了我们自己造!
然而,谈何容易?
海底隧道,全名海底沉管隧道,其乃世界上设计难度首屈一指的工程项目。
而港珠澳大桥所设计的海底隧道,总长达5.6公里,其规模在全世界堪称空前绝后。
但为了不再被西方卡脖子,他和伙伴们沉下心来,一点点攻克了技术难关。
而且所取得的成效,甚至较荷兰人更为卓越。
在西方,海底沉管合拢至少需耗时10个月,而我们仅一日便完成此项任务。
2018年,中国港珠澳大桥实现通车,荷兰的同行震惊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中国人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海底沉管隧道技术突破的。
当总工程师林鸣再一次前往那家傲慢的荷兰公司时,他居然受到了非常高规格的待遇:
该公司为林鸣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这是自1881年公司成立以来,第二次为来宾升起国旗。
战争年代,解放军是国家的脊梁。
而在和平时期,大国与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工程师、专家们担负起了国富民强的重任。
在崔连顺、林鸣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技术人员应有的担当和崇高的爱国品德。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进来,一起为民族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