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大决战时,李秀成二十五万的大军为何解救不了天京?

史珍香聊史 2024-12-08 22:02:16

在太平天国大决战的硝烟中,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浮现:李秀成手握二十五万大军,却为何无法解救被曾国荃两万人围困的天京?这背后,隐藏着湘军独特的战略智慧与曾国藩深邃的军事洞察力。

当时,湘军与淮军主力尚远在天边,而曾国荃的两万人马已逼近天京。然而,湘军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关键在于曾国藩的“结硬寨”战术。他每到一处,便让军队停下扎营,深挖沟、高筑垒,绝不冒进。这种看似笨拙的打法,实则让太平军难以找到破绽,即使兵力数倍于湘军,也难以施展拳脚。

曾国藩的“结硬寨”战术,虽被嘲笑为不懂打仗,却实则大智若愚。他深知,以劣势兵力对抗强敌,必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种战术不仅保证了湘军的安全,还逐渐削弱了太平军的优势。在围攻天京期间,湘军甚至以四万多人兵力,击败了七倍于己的敌人,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

然而,湘军的胜利并非一蹴而就。在围攻天京时,湘军已拖欠数月军饷,面临哗变的危机。但曾国藩凭借督办四省军务和盐税漕税等税收,勉强维持了湘军的战斗力。与此同时,太平军虽然兵多将广,但在战略上却缺乏整体眼光。安庆作为太平天国的锁钥之地,被曾国藩围攻时,无论是陈玉成还是李秀成都没有全力救援,导致安庆失守,形势急转直下。

李秀成在围魏救赵的策略下,试图向湘军控制的皖北进攻,但面对壁垒森严的湘军,这一策略并未奏效。太平军到处打先锋,却忽略了补给线和外围据点的重要性。在雨花台战役中,李秀成二十万大军未能攻下湘军据点,并非因为武器落后,而是因为湘军从一开始就让太平军找不到攻击的机会。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太平天国缺乏知识分子的支持,其宗教理想难以感召大多数读书人。因此,太平天国难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财政制度,军饷基本都是“就地解决”,这进一步拉大了与民众的距离。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大决战的失利,并非单纯兵力对比的结果,而是战略战术、军事智慧、经济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曾国藩的“结硬寨”战术和李秀成的无奈挣扎,共同书写了这段历史的悲壮篇章。

0 阅读:5404
评论列表
  • 2024-12-09 09:04

    主要是太平军不想打了,

  • 2024-12-09 16:39

    还不是欺负太平军武器差?湘军在甲午战争,朝鲜战争中,同一套路,对方上来反复炮击,湘军不是惨败?

  • 王壮 15
    2024-12-11 11:11

    湘军那时候基本控制长江水路!长江就是湘军的高速公路!湘军在雨花台的据点就等于在高速公路收费站门口!虽说只有两万人,但是这两万人的支援是不断的!粮食物资,武器弹药,甚至伤兵撤走新兵补上来!要是没有水路的控制权!湘军这两万人就是送上门的菜,天京城里的洪天王光是围困就能把这两万人搞死!李秀成的二十万大军不是什么能刺刀见红的部队,打不上去,围困的话后勤就能压死他!

  • 2024-12-10 23:55

    阵地战是运动战的克星

  • 2024-12-10 23:02

    形势反转了,跟部队规模已经无太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