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说:“穷人家的孩子,其实是很难翻身的,即使考上大学也没用,大概率依然过着贫穷的生活,因为他们成熟的比较晚。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种早当家,指的仅仅是下地、做饭、带弟弟妹妹等,一些基础的生存技能而已,他们对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和人情世故是茫然无知的。
他们不但得不到家人的财富支持,而且根本得不到家人的有效指导:他们的父母之所以一辈子都在底层挣扎,大概率是因为视野狭窄,思维老旧,难以变通,这样的父母,往往会在孩子人生的关键节点出馊主意。”
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很能吃苦,并且把这当做成功的基础条件,其实他们只是习惯了吃体力劳动的苦,对于社会给的苦,其实是一无所知的。
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这个“当家”往往只是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早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并不代表能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以及面对社会的复杂。
真正的吃苦,并非每个人都能承受。独立思考,是吃脑力的苦;克制忍耐,是吃自律的苦;读书学习,是吃孤独的苦;能屈能伸,是吃尊严的苦。这四种苦,才能真正区分人的层次。
穷人吃的都是没钱的苦,所以他们都养成了抠搜的习惯,这并非坏事,至少能保证生存。可人一旦有了顾虑,便会缺乏勇气。
正如乔布斯所说: “人一旦有了省钱的脑子,就不会有精力培养一个挣钱的胆子。”
现实生活中,穷人家的孩子即便拿到毕业证,如果没有资源和人脉,没有贵人指引,跨越阶层依然艰难。
家族贫穷的根源,往往在于缺少引路人,对人脉的认知不足。穷人即使有了点钱,大概率也会存起来,而不是想办法投资。
穷人的孩子心智成熟较晚,有的到三十多岁才理解社会规则和人性。他们所谓的“早当家”,不过是学会了更多生存技巧。而有钱人家的孩子,有资本不断试错,不断成长。
成功的人并非一直成功,而是在失败面前坚强;失败的人也不是一直失败,而是在某次失败后选择放弃。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面对自卑。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写道: “很多时候,目的是正确的,只是选择了错误的方法。”
穷人家的孩子并不一定比别人傻,只是他们所处的环境影响了心态,再加上父母的干扰。哪怕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对的,也很难坚持。
穷人缺什么?表面缺资金,本质缺野心,脑子缺观念,机会缺了解,眼界缺世面,骨子缺勇气,改变缺行动,事业缺毅力。
认知的差距,让不同层次的人难以相互理解。以自己为节点,向上看是见世面,向下看也是见世面。只是穷人的世面,难以去融入社会。
所谓见世面,就是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多元,然后包容它们。只有见过世面,才能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见世面,是看到世界的方方面面,不自卑也不自傲。
这也是穷人要努力读书的原因,知识只是一个媒介,真正让他们成长的,是对这个社会的认知。
张桂梅说: “在任何一个你没有察觉的时刻,包括现在,通过行动去改变命运的机会,一直都在。”
在穷富差距面前,可以自卑,但不能屈服,我只是出生不如你,不代表我一生都不如你。
明知自己的赢面很低,却依然选择放手一搏,在比你筹码多的人面前保持不亢不卑的心态,用气势压倒对方,这才是穷人唯一翻身的机会。
努力只能及格,拼命才能优秀。拼搏改变命运,奋斗照亮人生。当你全力以赴,生活就充满希望,无需等待命运垂青,你就能翻盘而生。
风平浪静是普通人的追求,想做人上人,就别怕吃苦,别怕失败。年轻时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最终都会变成照亮人生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