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复原图集之衢州府龙游县
姑蔑墟迹,南海诡洞;龙游之远,鸡鸣城中。
[零R]古城名片
龙游县地处浙西,为金衢处严四府交界地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历史也是相当悠久;其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姑蔑古国,也就是《国语·越语(上)》中“西至于姑蔑”的那处了,近年衢州市衢江区才发掘姑蔑王陵。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后于姑蔑之墟设太末县,为龙游设治之源;唐初废,贞观八年(634年)又置龙丘县,以境内龙丘山(后属汤溪县)得名;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年),嫌“丘”近“墓”不吉,因丘陵起伏如游龙状,改龙丘为龙游;
宋宣和三年(1121年),又忌讳“龙”字改为盈川县(得名自盈川潭,唐代亦曾分龙丘设盈川县,历102年撤);绍兴元年(1131年)复称龙游,至今未变。
[一R]城市格局
龙游古城主干流为城北的瀫水(即衢江龙游段),但古城贴着其支流灵溪(灵山江)西岸,二江汇合处为立城根本;
城内除城隍、灵耀寺处在地图标有小丘内基本为平地,灵溪东岸则有太华山、鸡鸣山等为屏障。
城墙沿江岸修筑,形状颇不规则,南北较长且顺水势整体向东倾斜,县衙、文庙和城隍庙、灵耀寺成了稳坐中央区域的四大建筑,核心区域显著,
东西门相对构成长街为城内主轴,县衙、文庙在街南,庙观及其它主要庙宇、会馆则都在街北,东西大街遂成了人神之界;
在河流东岸有大片的溢出街区,南北向的分布距离与城内接近,城东北有二桥把控,又在南、北有二塔分驻灵溪东、西岸,信仰与风水建筑安排的可谓恰到好处。
[二R]城墙特征
龙游县城长期未建城墙,仅有“姑蔑旧城”和依托其设立的四门关卡,明隆庆二年(1568年)才正式建城墙,通过免征三年军饷得金八千余两,又以每石折银八钱征民间米,加上鬻炉冶户学田官田等才攒到了一万数千两的筑城资金,
最终修成的城墙周长六里(实二千八百四十多米)、高一丈六尺的城墙,城东南临溪兼筑堤防,余三面均为平原。龙游城墙开正式城门四座:东曰永安、南曰归仁、西曰太平、北曰向义,都是好寓意的名;
又在四面各开一便门,为小东门、小南门、小西门、小北门,实为八门。
[三R]遗存信息
龙游城墙现仅存小南门,又在大南门街区发掘出大南门西侧城墙遗址,大南门也已重建。
大南门街区既是龙游的历史核心区,也是现在重点打造的古城门面,有考古并再现谯楼和西湖可鼓励,但就“历史街区”而言难称名副其实,不仅居民全空,除了几处文保就都是“电路板”式建设的商业地产项目(见最后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