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宣华夫人服侍杨坚吃药后,见自己身上沾有脏污,就去内殿更衣。谁知太子杨广尾随其后,见四下无人,一把搂住宣华夫人,说:“美人何其美也!”宣华夫人吓得花容失色,手足无措。 公元589年,一个叫陈氏的少女跟随南朝陈皇族的其他成员,被押送到了隋朝的都城长安。这位陈氏,正是南朝陈宣帝的爱女,宁远公主。昔日的她身份尊贵,备受宠爱,可如今国破家亡,她只能屈尊做一名卑微的宫女。 隋文帝杨坚见到她的第一眼,便为之倾倒。他将这位陈氏纳入后宫,封为妃子,美其名曰"宣华夫人"。此举固然引起独孤皇后的不满,可宣华夫人却有办法消弭后宫这股敌意。她表现得温顺恭谨,对独孤皇后唯命是从,绝不僭越。她深知,自己这个战败国的公主,在后宫中本就是个异数,稍有不慎便会锋芒毕露。 宣华夫人这般识趣,反倒让独孤皇后对她网开一面。在皇后看来,这位楚楚可怜的女子,不过是个摆设,不足为虑。于是,难得的,杨坚的后宫除了皇后,便只有宣华夫人还能得幸。 几年后的一天,杨坚病重,宣华夫人正在宫中服侍。服侍完毕,她见自己衣衫有些褶皱,便去殿内更衣。谁知太子杨广竟尾随而至,趁四下无人,便将她搂住,贪婪地说道:"美人何其美也!" 宣华夫人吓得魂飞魄散,一时间手足无措。她做梦也没想到,这位高高在上的太子,竟会对自己图谋不轨。在这冰冷的宫墙内,在病重的帝王身边,皇权的漩涡正暗流汹涌,她这个美艳的妃子,竟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宣华夫人好不容易从杨广的纠缠中挣脱出来,心有余悸地回到了隋文帝的寝殿。望着病床上的隋文帝,她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杨广的行为令她愤恨不已,她想要立即禀告隋文帝以惩治这个狂妄的太子;但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考虑,若是得罪了未来的皇帝,自己在后宫中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思来想去,宣华夫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向隋文帝求助。她跪在床前,泣不成声地将事情经过告诉了隋文帝。隋文帝闻言勃然大怒,当即拍板要废黜太子。他挣扎着起身,要去找人修改诏书。 然而,就在这时,宫外突然喧嚣起来。原来,早在暗中蓄谋已久的杨广,趁着父亲病重之际发动了政变。宫中的重要官员和禁军将领,多数已经倒戈到杨广一边。隋文帝想传召的大臣,根本无人响应。 隋文帝绝望地躺回床上,似乎意识到大势已去。他颓然地对宣华夫人说:"朕就要驾崩了,你能为朕守住后宫,照顾好皇子皇孙吗?"宣华夫人含泪答应,心中却是凄凉万分。她明白,自己不过是这场皇权争斗的一枚棋子,在新帝登基之后,恐怕连这点请托也难以实现了。 果不其然,隋文帝驾崩三日后,杨广顺利登基,尊为炀帝。登基后,朝中事务繁忙,但他心中始终惦记着宣华夫人。他命令使者将一个金盒子送到她的居所。盒子精致华美,光彩夺目,但在宣华夫人眼中,却是带有威胁的象征。她心中忐忑,生怕杨广因自己曾差点让他失去太子之位而对她心生怨恨,甚至想要置她于死地。她想象着盒子里装着的是致命的鸩毒,令她恐惧不已,迟迟不敢打开。 使者们在一旁催促,宣华夫人心中焦虑,终于还是鼓起勇气,颤抖着手指打开了金盒子。盒子打开的一瞬间,周围的宫女们屏住了呼吸,紧张地注视着她。一时间,空气中充满了期待与忐忑。令她们意外的是,盒子里装的并不是她所猜测的毒药,而是几枚精致的同心结,象征着亲密和爱情的纽带。 原来,杨广并不打算置宣华夫人于死地,而是打算将她纳入后宫,成为自己的妃嫔。宫女们看到这一幕,心中大喜,纷纷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逃过了一劫,庆幸与宣华夫人同在的她们不会因此而遭受灭顶之灾。 然而,宣华夫人察觉到了杨广对她的企图,心中愤怒不已。她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沦为杨广的妃嫔。她的自尊与骄傲让她觉得,改嫁给杨广无异于对自己的一种侮辱。于是,她决心抗旨不遵,宁愿逼迫杨广将她处死,也不愿意屈从于他的意愿。 面对宣华夫人的抗拒,侍奉她的宫女们却心生顾虑。她们大多来自小门小户,心中想着有一天能离开宫廷,过上自由的生活,因此不愿意跟随宣华夫人一同面对死亡。她们开始围住宣华夫人,用柔声细语和急切的劝说试图说服她接受杨广的安排。 在这场权力与生存的博弈中,宣华夫人感到人性的可怕。面对眼前这些曾与她并肩作战的宫人,她意识到,她们的忠诚早已被自保的本能所替代。无力反抗的她最终选择了屈服,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就在这天夜里,杨广与宣华夫人越过了道德的边境,开始了一个复杂而扭曲的关系。此后,宣华夫人搬出了皇宫,住在仙都宫,试图在新的环境中寻求一丝安宁。然而,杨广的思念如影随形,不久后他又将她召回。 成为杨广的妃嫔后,宣华夫人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无法摆脱抑郁的阴影。她在权力的漩涡中感到窒息,心情愈发沉重。最终,她因重病去世,年仅29岁,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叹息与哀伤。她的短暂一生,充满了被迫的选择与无奈的抗争,成为历史上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