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位高层领导莅临新疆鄯善进行考察,期间有幸品尝到了当地研究所最新培育的瓜种,对该瓜种赞不绝口,临别之际,领导随身携带了一个作为纪念,这一举动却引起了女研究员的极大关注,她得知消息后脸色骤变,立刻安排车辆追回了那个瓜。
(信息来源:国科农研院2018.10.4【国科人物志】吴明珠院士:新疆哈密瓜因她而丰富多彩!)
1984年,新疆鄯善,一位领导前来视察,研究所自然拿出最好的招待——新品种瓜,这场看似普通的品尝却暗流涌动。
一位女研究员反复叮嘱,瓜籽务必留下,领导走后,研究所按惯例送了一个瓜,却让她勃然大怒,甚至派车追回,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背后,是一位科学家对科研成果的守护,是她毕生心血的凝结,她,就是吴明珠,后来被人们誉为“西瓜之母”,而那颗被追回的瓜,并非简单的水果,而是一颗承载着希望的种子。
吴明珠出生于武汉一个书香门第,却对泥土和植物有着特殊的感情,一部苏联电影《米丘林》在她心中埋下了种子,让她对园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49年,她考入西南农学院园艺系果蔬专业,毕业后,她本可以留在中央部委工作,享受优渥的生活,但她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1955年,新疆的大开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急需大量人才,吴明珠毅然放弃了舒适的机关生活,主动申请前往新疆工作,这一决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初到新疆,她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气候干燥炎热,生活条件艰苦,饮食习惯也截然不同,但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适应新的环境,学习维吾尔语,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
她克服了饮食差异,习惯了简陋的住宿,甚至练就了在48℃高温下也能在棉花地里劳作的本领,当地人亲切地称她为“月亮姑娘”,对她充满了敬佩。
吴明珠深知,要发展新疆的瓜果种植,必须先摸清家底,她开始走访各地,收集各种瓜的品种和种植信息。
这项工作耗时三年,她的足迹遍布新疆三个县的每一块瓜田,为了寻找理想的品种,她自费购买了无数的瓜,只为找到最适合种植的瓜田基地。
怀孕期间,吴明珠依然坚持在试验田里工作,她忍受着孕期反应,顶着烈日,骑着毛驴穿越戈壁滩,只为寻找更好的瓜种。
有一次,为了寻找一种优质的瓜,她带着同事徒步穿越火焰山,历经三天,终于找到了目标,这种为了科研不顾一切的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吴明珠的丈夫杨其祐是她的大学同学,也是袁隆平的室友,主攻小麦种植,为了支持妻子的事业,杨其祐也来到了新疆,在新疆大学任教。
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彼此扶持,相互理解,杨其祐会把面条擀好晾干,等妻子回来再煮给她吃,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充满了爱意,也成为了吴明珠在艰苦环境中坚持下去的动力。
吴明珠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她培育出了近30个经过省级品种认定的瓜种,这些“瓜宝宝”遍布全国各地,从北方的红心脆、蜜瓜皇后,到南方的海南金凤凰、绿宝石,还有备受人们喜爱的西瓜,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1996年,新疆80%的产瓜区都采用了吴明珠的研究成果,瓜农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显著改善。
吴明珠的理想并不局限于新疆,她希望让全国各地都能品尝到香甜的瓜果。
在科研的道路上,吴明珠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她成功实现了北瓜南移,缩短了育种时间,打造了瓜果育种技术平台,甚至突破了单性花率百分百自交系的世界空白。
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瓜果产业的发展,也为世界瓜类育种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身心投入事业的吴明珠,也不可避免地对家庭有所亏欠,她的孩子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与母亲的相处时间并不多。
幸运的是,她有一位理解并支持她的丈夫,杨其祐不仅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事业上的伙伴,默默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让吴明珠可以安心地忙自己的事业。
天有不测风云,杨其祐被确诊为胃癌。这是吴明珠工作以来第一次请长假,她悉心照料丈夫,弥补多年来对家庭的亏欠。
这段时间,是他们夫妻难得的长时间相处,也是他们共同回忆美好时光的珍贵时刻,病魔无情,杨其祐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享年57岁。
丈夫的离世对吴明珠打击巨大,但她没有沉溺于悲痛,五天后,她就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为他们共同的理想奋斗。
她说,只有工作才能让她忘记悲伤,才能告慰丈夫的在天之灵,她的儿女也逐渐理解了母亲,从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尊重和支持,也开始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