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中国正打得内战火热。到了2月份,国民党调动了好几十万大军,朝着山东解

给你壹点料 2024-12-10 20:08:32

1947年,中国正打得内战火热。到了2月份,国民党调动了好几十万大军,朝着山东解放区猛攻,这行动他们还起了个名叫“重点进攻”。 这场大战啊,不光是看国共两边谁的拳头硬,还得看谁脑子转得快、战术用得妙。国民党那边,装备好,士兵训练也到位;解放军呢,靠的是打法灵活,还有老百姓的大力支持,硬是挺着没垮。打了好几场大战,比如两淮、涟水、宿北、鲁南、莱芜这些地方,国民党虽然赢了几场小仗,但也损失惨重。 那时候,国民党在山东那是兵强马壮,他们最厉害的五个部队里来了三个,还有十三个美式装备的军里头有七个都在山东候着呢,就想着一下子把华东野战军给打垮。等国民党第83师占领了山东解放区的老大临沂后,汤恩伯觉得胜券在握了,还跑到临沂去视察了一番。不过老话儿说得好,“骄傲使人落后”,这话好像就预示着后面的事儿不太妙了。汤恩伯在巡查时,特别留意了整编74师的表现。74师一直以队伍整齐、能打胜仗出名,算是国民党里的顶尖部队。但汤恩伯细看资料后,发现了一个让人头疼的事儿——74师最近收了2000多名解放军的俘虏当士兵。这事儿让汤恩伯心里直犯嘀咕,他在报告里写:“就是这支部队收了2000多俘虏兵,让人有点不放心。” 其实,蒋介石早就觉得收解放军俘虏有风险。汤恩伯还没提呢,蒋介石就多次跟张灵甫说:“俘虏绝对不能编入自己的队伍,得送到后面去安置。”可张灵甫没当回事儿。他觉得,这些俘虏里不少是他以前的部下,而且也不会让他们上战场打仗,就是干点杂活,应该出不了啥大乱子。张灵甫的决定其实挺有道理的。74师在之前的战斗中打得挺惨,特别是在涟水那一仗,死了伤了8000多人,快占到全师的三分之一了。 为了补充人手,张灵甫也是想尽办法。他先从下面的三个旅里各抽了一个团,在后方训练新兵;然后又打算收一些打过仗的解放军俘虏进来。这些俘虏大多是涟水战役时华野六纵的,那可是华东野战军的精锐,战斗力杠杠的。 不过,张灵甫对这些俘虏也不是完全放心。他把这些解放军士兵安排到炮兵部队,让他们去搬弹药,不让他们直接上前线。但74师里的人对这些俘虏还是特别反感。全师上下都恨解放军,俘虏们经常挨欺负、被打骂。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张灵甫带着74师冲在最前头,想找到并干掉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因为沂蒙山区地形复杂,炮兵不好进去,张灵甫就决定把炮兵和辎重部队留在垛庄,自己带着主力进山。可就在这时,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用了个分割包围的招儿,派了两个纵队插到74师和旁边友军的中间,一下子就把74师和25师、83师给分开了。 同时,粟裕还命令在鲁南的华野六纵火速赶到垛庄,堵住74师的后路。垛庄那被解放军俘虏的士兵,一瞅见自己原来的部队,心里头立马热乎起来。他们赶紧抄起家伙,掉头帮忙六纵,一块儿拿下了垛庄。这一来,74师的退路没了,连后勤补给也断了。等74师的援军赶到,六纵用缴来的大炮一顿猛轰,直接把援军给打散了。 张灵甫一看这架势,只能带着人退到孟良崮。可孟良崮是个石头山,啥掩护都没有,连炮都没法架。华东野战军就用那些缴来的大炮,对着孟良崮一顿狂轰滥炸,石头满天飞,74师的士兵成片地倒下。就这么几天功夫,74师全完了,张灵甫也在战斗中牺牲了。74师的垮台,不只是因为孟良崮那地方不好打,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内部管得一塌糊涂。张灵甫虽然是打仗的好手,但他没把对待俘虏的事儿放心上。结果,2000多名被俘的解放军战士在关键时刻反水了,成了74师最大的软肋。垛庄一丢,74师的后路没了,连后勤补给都断了,最后只能全军覆没。 张灵甫的失败,也说明了国民党军队在管理上、政策上都有大问题。国民党上面的领导虽然知道俘虏问题很严重,但就是没辙。相反,解放军对待俘虏那是一套一套的,通过教育、感化,让不少国民党士兵变成了“自己人”,有的还当上了大官。 这两边政策上的差别,最后就决定了战场上谁能赢。孟良崮战役不光是比谁的拳头硬,更是比比谁的策略好,谁更能赢得人心。张灵甫输了,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倒霉,而是国民党军队整个管理方法和政策出了问题的体现。反过来看看,解放军对待俘虏的政策做得好,不光让自己的队伍更有战斗力,还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历史告诉我们,打仗不光是拼力气,更是斗智斗勇,看人性。只有真正懂每个人,尊重每个人,才能在复杂的战场上站稳脚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