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石油专家王德民,因为长得英俊,追他的女孩排成长队,他烦得眉头紧皱,放

漫悠芸端的事儿 2024-12-10 21:59:03

1963年,石油专家王德民,因为长得英俊,追他的女孩排成长队,他烦得眉头紧皱,放出话去:想跟我结婚,必须答应2个条件!谁料,这俩条件一出,吓跑一大群女生。 王德民的童年,并不像他的外表那样光鲜亮丽。他出生在一个跨国婚姻家庭,母亲是瑞士人。这种在当时并不多见的家庭构成,让他从小就显得“格格不入”。 四岁才开始接触汉语,为了上学,他不得不拼命学习。好在天资聪颖,他很快克服了语言障碍,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然而,他那独特的混血儿外貌,却像一道墙,将他与周围的孩子隔开。 到了学生时代,王德民的处境更加艰难。在那个年代,他的混血身份和外貌,让他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异类”。 “二鬼子”的称呼,像针一样扎在他幼小的心灵上。被孤立,几乎是家常便饭。他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将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发泄在深夜里,对着镜子挥舞拳头。 学习,成为了他唯一的寄托。他像一头倔强的小牛,拼命地向前冲,用优异的成绩证明自己。 当成绩出来时,他考出了接近满分的优异成绩,本以为可以进入清华北大这样的顶级学府,却因为“成分复杂”被拒之门外。 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好在北京石油学院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或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让他与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0年,王德民大学毕业。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前往大庆油田。彼时的大庆,条件艰苦,环境恶劣。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怀疑和审视的目光。 在大庆,王德民的“高颜值”再次成为了焦点。许多女同事对他倾慕不已,追求者络绎不绝。这让他感到困扰,因为他只想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为了打消这些女子的热情,他干脆“自爆”:不准打扰他学习,即使结婚也没空陪对方逛街看电影。这两条堪称“劝退指南”的择偶标准,吓退了不少人。王德民也乐得清静,继续埋头苦干。 直到遇见王日英,王德民才真正体会到爱情的滋味。王日英并非“第一眼美女”,但她善良、温柔,最重要的是,她理解并支持王德民的工作。 她不求浪漫的约会,不求奢华的礼物,只愿默默地守护他,为他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港湾。王德民被她的真诚打动,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王日英的出现,不仅让王德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让他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20世纪60年代,中国石油产量捉襟见肘,只能依赖进口。“但王德民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三次采油理论——利用聚合物溶液驱赶地下残留的石油。 这个理论在当时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甚至连西方国家也不看好。面对质疑和嘲讽,王德民没有退缩。 他带领团队进行上千次实验,不断改进配方,最终研制出适合大庆油田的聚合物驱油剂,成功实现了三次采油技术的突破。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大庆油田运用王德民研发的聚合物驱油技术,累计增产原油高达一亿吨!这个数字,震惊了世界,也让西方国家羡慕不已。 王德民也因此获得了“石油之父”的称号,他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史册上。面对国外高薪的诱惑,王德民不为所动。他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属于祖国。” 王德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颜值只是皮囊,实力才是内核。真正的强者,不会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信息来源:《人物》CCTV 石油专家 王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王德民传

0 阅读: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