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女子仅48斤!患神经性厌食症,这一手术助其恢复食欲、改善抑郁

潇湘晨报 2024-12-11 12:21:00

对体重和体型的过度关注,使得有些人选择极端的节食和禁食方式来维持所谓的“理想”体态。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引发一种严重的心理与生理疾病——神经性厌食症。

近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就收治了一位35岁的女性患者,她因长期过度节食,出现了严重的呕吐和体重下降。被被送到神经外科三病区时,其体重仅有24公斤。常规体检和评估结果显示,她的身体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胃肠功能几乎停滞,出现了反复呕吐和严重消瘦。经过详细的检查和心理评估,接诊医生陈小峰主任医师最终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并将她收入院进行治疗。

面对如此严重的病情,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陈小峰决定采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调节和创新性的手术干预。在药物调节和心理治疗的初步干预下,患者的体重略有回升,但始终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经过进一步评估,陈小峰决定为患者实施一项较为前沿的治疗方法——脑深部电极植入刺激术。该手术通过精确定位患者大脑中的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特殊电极,并通过颅内神经刺激器发射电磁脉冲,调节神经活动,激发食欲、改善抑郁情绪,最终促进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恢复。

手术后,患者的呕吐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食欲也明显改善。经过悉心的治疗和护理,出院时体重已回升至30公斤。陈小峰提醒,盲目追求极致的瘦身不可取,其代价可能是毁灭性的。

什么是神经性厌食症?

陈小峰介绍,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精神性障碍,表现为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和控制。患者通常对自身的身体形象产生扭曲的认知,过度追求极端瘦身,甚至在身体虚弱时,仍坚持极端节食,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与单纯的过度减肥不同,神经性厌食症的核心特征是对体重和外貌的扭曲认知及持续的节食行为。

神经性厌食症的成因

生物因素:研究表明,神经性厌食症可能与遗传、荷尔蒙和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例如,5-羟色胺(血清素)水平的异常可能影响患者的情绪和食欲调控,使其更易产生厌食症状。

心理因素:自卑、强迫性格、完美主义等心理特质会增加患神经性厌食症的风险。这类患者通常对自身要求极高,对体型和体重有严格的标准,并且在减肥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强化节食行为。

社会因素:现代媒体和社交平台对瘦身体型的推崇也加剧了这一趋势。广告、杂志、网络上的“理想身材”形象让许多人误以为瘦即是美,尤其是女性,常常因此产生身材焦虑,甚至对正常体型产生误解。

为什么脑深部电极植入术能治疗神经性厌食症?

调节食欲控制中枢:大脑中的下丘脑、边缘系统等区域负责调控食欲。电极刺激可以恢复这些区域的正常功能,增加患者的饥饿感,从而改善进食行为。

缓解情绪障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通常伴随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电极刺激能够改善大脑情绪调节区域的神经传导,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纠正体型认知扭曲:电磁刺激可以调节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大脑网络,帮助患者重塑对体型和体重的认知。

中断强迫性节食行为:电极刺激有助于抑制大脑中过度活跃的强迫性神经网络,减弱患者对体重的病态执念。

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脑深部电极植入术?

常规治疗无效:患者经过多次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保守治疗后,症状依然严重且难以控制。

病情危及生命:如严重的营养不良、体重极度低下(例如低于25公斤),或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

心理和生理条件允许:患者需经过严格的心理评估,确认无明显的手术禁忌症,且对治疗有充分的知情同意。

多学科团队评估通过:神经外科、精神科、心理学、营养学等多学科团队需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确认手术为最优选择。

如何预防神经性厌食症?

科学管理体重:避免盲目节食,合理控制饮食,保持健康体重。必要时咨询专业营养师,确保体重管理方法科学合理。

正确认识自我: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避免过度关注体型,增强心理韧性,抵御外界审美压力。

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支持对预防神经性厌食症至关重要。他们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规律和情绪变化。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年轻人正确认识身体形象,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防止因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自卑心理。

陈小峰进一步提醒,过度节食,追求极致减肥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理性对待身体,关注心理健康,才是走向真正美丽和健康的正确道路。一旦出现超过正常范围的节食、催吐行为,应尽快就诊,以免耽误病情,酿成悲剧。

通讯员张琴丽陈小峰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

1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