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异乡人必读:《疼痛部》

吉娜有颗四叶草 2024-12-11 18:02:30
很久之前看过理想国的推荐,又是陆陆续续花了十天读完的书。很厚重后劲儿很大的一本书,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分享一下我为什么对这本书感兴趣: 首先我从十几岁就开始住校、然后搬去广州、匈牙利和荷兰生活,近些年一直生活在非母语的环境之中:粤语、匈牙利语、荷兰语。你懂这种感觉吗如果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可能连日常生活都寸步难行。然而语言只是很小的一个方面,文化风俗、社会常识、融入、远离家人一切都需要靠自己,作者的经历,让我有种近乎同类的亲切。 其次这是一本讲述因为南slf解体refugee离散在荷兰的故事,我目前生活在荷兰,非常喜欢就很想了解更多关于荷兰的故事。书里也确实有不少荷兰的梗,很写实。 最后因为11月的IDFA阿姆纪录片电影节,我看了home game,导演是生活在阿姆的前波斯尼亚人Lidija Zelovic,那部片子也非常戳我。我老公在匈牙利生活的时候曾在Szeged的一家塞尔维亚/匈牙利家庭生活,也听他们转述过当时的情况,是相对peace love年代的我们完全无法想象的。 这本书讲述了南解体后,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女教授塔尼娅ym荷兰,与学生们一同经历因guo分裂和war而造成的身份认同危机的故事。它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且残酷的问题:假如你的祖国、你的文化、你的职业、你引以为傲的东西都不存在了,你突然没有了父母、家人、朋友,你突然被抛回了自身,你清楚自己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吗?你是想活在过去的幻影中,还是想丢掉一切,重新开始? 关于书为什么叫疼痛部,既好笑又充满隐喻:字面上看取得是主/从关系的字母俱乐部,有学生在那里打工;塔尼娅生日收到了工厂的样品,那些玩具也是war中/power结构中会用到的。 用母语交流的时候总是注意不到语言的存在,因为太过自然,而离开母语就像从一个健全人变成了“残缺”的人。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母语从世界上彻底消失,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自己呢? 我看完书,会在在小宇宙上搜周边播客,阅读完后听。这本书我会推荐给有过异地生活经验的人异乡人读,挺冲击的,后劲儿大上头。

0 阅读:0
评论列表
  • 2024-12-11 22:10

    我觉得我们的书单真的重叠很高哈哈哈哈 这本我今年冬天开始读,读得好难过

  • 2024-12-11 23:15

    看纸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