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王司令去到某师考察,听说师里要放电影。王司令提出“去看一看”,到了放映厅后,来到自己的座位处。王司令只见座位上贴着4个大字,座位旁还摆着一个小桌子,问师长:“你们搞么子?” 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纪委)恢复工作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治生活的逐步恢复与整顿,信访件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涉及军队的投诉与举报更是屡见不鲜。面对如此庞大的信访量,中纪委领导层采取了高效的处理机制,其中,王见安作为关键人物,承担了大量的重要任务。他的工作方式和管理风格,成为中纪委初期处理信访工作的典范。 王见安在中纪委的职责主要是审核和处理涉及军队的信访件。他的工作不仅要求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以及对纪律的严格遵守。为了确保每一件信访件都能得到及时且妥善的处理,王见安指示他的秘书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的规范,使用特制便笺打印出标准化的回复信,内容包括“您的来信,王见安已收阅,现已批转……查处”。这种标准化的回复机制,不仅提升了处理效率,也增强了信访人的信任感,确保了每一位来访者都能感受到尊重与重视。 王见安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廉洁自律和坚决的原则性。他对待战争年代的老战友和老部下,从不因为私情而袒护或包庇任何人。无论这些人曾经在战场上与他并肩作战,还是在政治斗争中有过复杂的关系,王见安始终如一地坚持原则,确保所有问题都能如实反映给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这种做法不仅维护了中纪委的公信力,也树立了他个人的威信和正直形象。 在一次重要的报告审阅过程中,王见安面对是否在报告中提及被批评的军委某领导人的问题,果断拒绝了隐瞒事实的提议。他坚持认为,共产党员必须敢于说真话,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任何形式的隐瞒和粉饰都是对党和人民的背叛。王见安不仅在书面材料上坚持原则,连与他有过冲突的同事在面对面交流时,也毫不避讳,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坚持真理、不畏权势的态度,深深影响了中纪委的工作方式,也为后续的纪律检查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处理与自己有过矛盾的同志时,王见安同样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公正的态度。某军区副参谋长曾因工作上的分歧与王见安发生过激烈争吵,但在了解该同志具备德才兼备的素质后,王见安主动向总政干部部提出了晋升建议。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不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公正判断的品质,也显示出他对优秀人才的识别与重用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中纪委在军队中的权威和影响力。 王见安深知,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和解决信访件中的问题。因此,在担任中央军委顾问和中央纪委常委期间,他每年都会抽出四到五个月的时间,专注于调查研究。他反对在调研过程中出现的前呼后拥、层层陪送等形式主义现象,倡导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在他的推动下,调查研究工作更加注重实地考察和真实数据的收集,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这种务实的工作态度,使得王见安在中纪委内部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他不仅注重工作质量,更关心工作的实效性,力求通过每一次调查和处理,真正解决信访人的实际问题,维护党和军队的纪律与荣誉。王见安的努力,不仅提升了中纪委处理信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为整个纪律检查系统的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处理中,王见安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他深知,作为一名纪律检查干部,必须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绝不能被任何私情或外界压力所动摇。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情况,王见安都能冷静分析,科学决策,确保每一件案件都能公正、透明地得到处理。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着他不断前行,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1978年秋季的一天,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的王见安,来到下属某师进行视察。一天的视察工作结束后,师长邀请王司令一同前去观看部队的电影放映。 到了放映厅,师长领着王司令来到前排就座。让王司令惊讶的是,他的座位上赫然贴着"专用座位"四个大字,旁边还特意摆放了一个小桌子,桌上备有茶水点心,显然是特意为他准备的。看着面前这张特殊的座位,王司令心中五味杂陈。他当即吩咐随行人员,将座位上的字条揭去,把小桌子撤走,自己则端了把小马扎,径直走到放映厅后排,和年轻的战士们坐到了一起。 "还是和老百姓坐在一起最踏实!"王司令笑着对身旁的士兵说。士兵们见状,都愣住了,反复揉眼,简直不敢相信这位耄耋之年的老首长,会与他们同席而坐。王司令拍拍他们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同志们,好好训练,多为人民立功,革命事业就指望你们了!" 士兵们听罢,一个个热泪盈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勤恳训练,刻苦钻研,做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