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我国专门从德国进口了一台压缩机,但不久后就出现故障,德国方面表示维修需要3000万,而且还得给半年的时间,此举让一位64岁的焊工非常愤怒,他当即表示给他20天就修好这台机器! 20世纪末,中国的经济产业迅速发展,大宗商品流通虽然有了很大的起色,看上去一片向好,但是只有从业者才知道,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彼时的产业链中,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它代表着更先进的器械设备和生产工具,而这些都是那个时代中国所不曾拥有的。 工厂所用的设备大多都依赖进口,而这些进口设备一旦毁坏,带来的可能是极大的经济损失。因为中国技工并不会修理这些设备,只能眼巴巴的等着人家过来修,这就是所谓的“卡脖子”。上个世纪末,中国产业遇上“卡脖子”的情况数不胜数,而沈阳的一家鼓风机厂也同样遇到了这个问题。 那年,厂里为了加快生产速度,从德国引进了一台压缩机,这在当时可是个大笔买卖,厂里也是思考了很长时间,下了很大的决心,经过重重批示,才将这个机器给买了回来。这本来是件好事,因为机器的到来可以应对生产需求,这样一来就不用害怕自己的生产速度下降了,但是有一点厂里很是担心,那就是质量问题。 让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机器在运作几个月之后发生了故障,厂里领导得知此事后迅速的让人联系了德国厂家,可将故障问题说清楚之后,对方的维修报价却让人难以接受。一次维修需要三千万,这真的是要了命了,可这还没完,对方的下一句话更让人恼火:“维修工至少要半年之后才能前往中国进行机械的维修工作,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们无能为力。” 一时间厂里议论纷纷,毕竟这台机器是现在生产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他停摆了,那么整条线就会停止生产工作,这中间损失掉的利益可不是个小数目。就在厂长为此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人敲响了他的办公室门,抬头一看,原来是厂里的老技工杨建华,厂长感到很是意外,问他有什么事情,谁知杨建华开口就是炸雷:“厂长,我想试着修一下这个机器,不用半年的时间,一个月不到我就能搞好!” 厂长看着这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老员工,有些不可置信地说道:“这可是花大价钱买来的机器,你确定你能修?”杨建华拍了拍胸脯:“请组织相信我,我有这个能力将他修好!”事到如今,别的路都走不通了,让他试一试也无妨,于是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杨建华在得到正式首肯之后迅速开始了行动,就在其他人还一头疑惑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了对于机器的研究。他先是从运行原理入手,检查出了关键所在,原来这个机器的机壳磨损过于严重,导致整个机器都没有办法正常运作,找到问题之后就要研究如何解决,手上没有原型图纸的他们只能一个个进行测量、规划,用双手造出来这部机器的原型图,然后根据数据和参数进行细微的调整。 厂里人包括领导都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只知道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杨建华甚至还在机器旁边摆了一个折叠床,晚上累的时候就在上面躺一会,醒来继续干。大伙儿虽然没有看明白他们在做什么,但是维修小组的精神感染了他们,于是纷纷加入到了研究队列中,为维修事业添砖加瓦。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终于,在第二十天的时候,在万众瞩目之下,他们将这台机器安装完毕,随着开关的按下,轰隆隆的声音响起,机器开始了正常的运作,看到此情此景,现场的工人不禁欢呼雀跃,热烈的鼓起掌来。 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杨建华硬生生的将其变成了可能,他面对困难,毫不畏惧,而是选择迎难而上,克服种种不可思议的关卡,最终完成修理。他是我们的榜样,他内心流淌着的工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思考。 信源: 中工网:杨建华:“中国焊接机壳拼装第一人”的精彩人生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