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没有牺牲也许会是一名开国上将。 在今天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有一个象洋村,这个村是有名的华侨村,走出了不少企业家。比如,百胜中国总裁屈翠容就是这个象洋村人。当然,小编今天并不是想介绍屈翠容,而是想给大家介绍这么一位革命烈士,如果他没有牺牲,我在想到了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时,他很大可能性就是上将,这个人叫王助。 可能很多福州人一听到王助这个名字就会把他误会为是那位与巴玉藻一起在福州马尾参与研发了中国第一架飞机的那位王助。其实他们是两个人,只是刚好同名。 王助,1914年出生,今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象洋村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生前先后担任过闽浙赣第四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闽北独立师政委、中共闽东特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中共福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省委武夷干校副校长等职。他也是福建闽北游击战争的早期领导者之一。1941年9月,与匪徒发生遭遇战,不幸牺牲于今天南平市建阳区东坑头这个地方,牺牲时年仅27岁。 王助,出生在福州马尾,从小就听人讲过“日本侵略台湾之战”、“马江海战”、“甲午海战”等。于是他就进入马尾海军艺术学校学习,后来又在英华中学读书,也就是现在的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从英华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再后来又从燕京大学转入厦门大学读书。 在英华中学读书期间,王助从他老师陈衡庭那里第一次接触到马列主义理论书籍,陈衡庭还跟他介绍了很多革命思想。1930年,王助参加了“反帝大同盟”。1931年冬天,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时候他才17岁九一八事变后,王助深入到福建学院进步学生中去开展工作,鼓动抗日反蒋,积极发展党员,并建立了学校党小组。 1932年,王助考入燕京大学,多次发动罢课罢工,示威游行,要求反动政府停止内战出兵抗日,收复失地。 1932年底,王助回到福州,立即投入火热的斗争。1933年“热河事件”后,为反对日本侵占热河,进攻华北,王助和张立等人组织了一次化装游行,发动群众,焚烧大批日货,并要求十九路军北上抗日,对当时福州地区抗日救亡工作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1933年,王助进入厦门大学读书,在厦门大学读书期间,他组织和发展了反帝大同盟”,同时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现代文化社”,吸收进步学生二百余人,开展各方面斗争。 1933年冬,王助因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离开厦门,乘“三海”轮船到汕头,经潮州、上杭长汀,前往红都瑞金。后来红军长征,王助回到福建闽北地区,开展游击斗争,成为闽北游击队的创始人,后来又组建了闽北独立师,并且担任该师政委一职。 抗战全面爆发后,王助领导的这支闽北游击队,组成新四军第二支队,开始展开抗日战争。1941年9月,在今天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与匪徒发生遭遇战,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非常可惜的一位革命烈士,以他的资历和贡献,如果当时没有牺牲,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授衔时,很可能就是一位开国上将。 最后,向王助烈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