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上,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自嘲:“我有强迫症。”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很多人有一些习惯,如鞋子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两边的鞋带要一样长,等等。 慢慢地,大家把这类行为称为强迫症。但其实,强迫症并非这么简单,倘若按照上述标准去判断的话,可能很多人都有强迫症了。那么,到底什么是强迫症呢?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 强迫症的核心是患者明知自己的症状是毫无根据甚至是荒唐的,却没有办法自控和摆脱症状,内心陷入极度的矛盾和冲突之中,因而感到极为痛苦。 最新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对强迫症的定义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强烈冲突使求助者感到焦虑和痛苦。” 怎么理解这个定义呢? 有意识,指的是有自知力,个体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即个体知道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不是外来的。 那么,什么叫自我强迫,什么叫反强迫呢? 自我强迫即控制不住地出现各种担心、怀疑、恐惧等,也就是各种‘怕’。 反强迫则是一种和自我强迫相反的想法,如“你没必要那么怕,没必要那么听他的或排斥他,没必要那么做。 想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强迫症,通常有两个依据: 第一,自身感觉到的痛苦程度; 第二,症状对个人日常生活影响的大小。 其中,第一个依据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