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蕞暖人心的是,永不褪色的亲情

憨憨说文学 2024-12-13 15:30:08
当下,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指尖轻触,信息秒达的生活。 但你可曾想过,在遥远的过去,一封家书,承载着多少亲人的思念与牵挂?今天,让我们一起翻开《书信里的中国》亲情无价篇,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深情厚谊。 . 🌸 先秦两汉:念此别离,肝肠煎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一封家书,是战士们心中最温柔的慰藉。汉代的《与子琳书》中,字字句句,都是父亲对远方儿子的深深挂念。 他说:流水并非凿石头的凿子,蝎虫也并非钻木头的钻子。他们能成功其实就是因为不停的下功夫,慢慢积累才达到效果。这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多少父母对儿女的无尽期待。 . 🍂 三国两晋南北朝:牵挂绵绵,无绝期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不仅传授给儿子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流露出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深深牵挂。他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不仅是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更是他对家族未来的深深忧虑和无尽牵挂。 于今天的我们而言,这句话更是如雷贯耳。我们要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心,不被名利所诱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时,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父母对子女的爱和期望,始终如一,跨越时空,温暖人心。 . 🌸 唐宋典范:一纸家书,寄重思 到了隋唐五代,家书依然承载着亲人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宋朝的苏轼,在《与侄孙元老》中,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侄孙的关爱和期望。 他说:“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知之,免忧”这简单的话语,却透露出他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跨越千年,依然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家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 民国:字字含泪,母女情深 我的女神林徽因,在《给女儿的信》中,以细腻温婉的文字,深情地记录了对年仅8岁女儿梁再冰的深深思念与母爱的伟大。 她以十条真挚的讲述,不仅道出了对女儿未来的深深寄予,更以朋友般的语气,向孩子倾述心声,提出建议。 而她的女儿也在后来的回忆中深情地说,母亲教给她的勇敢、乐观,以及面对强敌时不失节气与风骨的精神,萦绕了她的一生。让她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保持着坚强与乐观。 . 读完亲情无价篇,我深深地被这些书信中的情感所打动。 这也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或许,我们真的应该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亲情和友情。 . 一封家书,不仅是一份情感的传递,更是一份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寄托。让我们珍惜每一份情感,感受和表达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