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见到古代房屋的窗户是用纸糊的,轻轻一戳即破,不禁让人心生疑问:如此脆弱的纸窗,在狂风暴雨肆虐之时,真的能为屋内之人遮风挡雨吗?是否一阵风雨过后,屋内便一片狼藉? 其实古代的纸窗并非我们想象中那般不堪一击,它背后蕴藏着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建筑技巧。 古代糊窗户所用的纸并非我们日常书写的普通纸张,而是经过特殊加工、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专用纸张。 古代糊窗户最常用的纸张之一是皮纸,它以桑树、楮树等植物的韧皮纤维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皮纸的纤维长且交织紧密,因此具有较好的韧性和抗拉强度,不易破损。 此外,皮纸还具有一定的防潮性能,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雨水侵袭。 为了进一步增强纸张的防水性能,古人还会在皮纸或其他纸张上涂刷桐油或其他植物油,制成油纸。 桐油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够有效阻止雨水渗透,油纸不仅用于糊窗,还常用于制作雨伞、雨衣等防雨用品。 再者就是高丽纸,顾名思义,是从朝鲜半岛传入的一种优质纸张,也常被用来糊窗户,高丽纸以其纸质坚韧、厚实耐用而著称,也是糊窗的上好材料。 除了纸张的种类,糊窗纸的厚度和层数也会影响其强度,一般来说,糊窗户会选用较厚的纸张,并且通常会糊两层甚至更多层,以增强其抗风雨能力。 古代的纸窗并非简单地将纸糊在窗框上,其结构和工艺也有一定的讲究,这些都增强了纸窗的牢固性和防风雨能力。 古代窗户的窗框通常采用木材制作,结构牢固,窗框的设计也多种多样,有直棂窗、格扇窗、支摘窗等,这些窗框不仅起到支撑窗户的作用,还能够分散风雨的冲击力。 糊窗户是一门技术活,需要将纸张裁剪成合适的尺寸,并用浆糊均匀地涂抹在窗框上,糊窗时要将纸张绷紧,使其平整无褶皱,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御风雨的侵袭。 为了进一步增强纸窗的抗风能力,古人还会在窗框上安装窗棂。窗棂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窗户分割成多个小格,分散风压,减少纸张承受的压力。 在一些地区,为了解决采光问题,人们会在部分窗格上安装蚌壳、云母片等半透明材料,称为“明瓦”,明瓦既能透光,也比纸窗更加坚固。 除了纸窗本身的结构和工艺外,古人还会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强纸窗的防风雨能力。 在遇到强风暴雨天气时,古人会在窗户外面安装窗板,窗板通常由木板制成,可以有效地抵御风雨的侵袭,保护纸窗和室内物品。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榫卯连接,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稳定性,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风雨带来的压力,保护房屋的整体结构。 因此虽然古代的纸窗看似脆弱,实则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从纸张的选择、窗户的结构到辅助的防风雨措施,再到建筑的整体设计,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应对。
主要是窗板 放下来防风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