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吉林,一名女子把75寸的大电视卖了,结果只卖了35元,女子非常惊愕:电视九成新,我还以为35元是上门验收的费用呢! (信息来源:河南公共频道) 2024年12月2日,一个看似普通的交易,却在互联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条“75寸电视被35元回收”的消息,迅速引爆了社交媒体,网友们纷纷表示:活久见!这年头,35元连个外卖都点不了,居然能买走一台75寸电视?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猫腻? 一场奇怪的回收交易引来了热议。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一位江西女士,我们姑且称她为小A,家中有一台75寸的旧电视。她看上了新电视,就想把旧的电视卖掉,她选择了名为“嗨回收”的线上平台,这页上写着回收价是35块钱。 小A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上门回收的服务费,毕竟35元的上门费,听起来还挺划算的,于是,她毫不犹豫地下了单。可当工作人员将电视搬走,小A的账户里收到35元时,她才意识到:这35元不是服务费,而是电视的最终回收价! 一台原价4700元,还能正常使用的75寸电视,就这样被35元“贱卖”了。小A顿时感觉自己被“套路”了,立即联系客服要求退回电视,并表示愿意返还35元,可平台的回复却冰冷而无情:回收已完成,概不退换。 小A的遭遇并非个例。随着事件的发酵,越来越多的网友站出来爆料,声称自己也被“嗨回收”平台“坑”过。有人56元的电瓶车被回收,有人109元的空调被回收,更离谱的是,有人价值上万的iPhone16ProMax也被50元回收! 这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低价回收事件,不禁让人质疑:“嗨回收”,到底是真回收,还是“真嗨”回收?平台的解释是,他们的服务条款中明确写明了“回收价格不可更改”。 可用户在操作时,平台并没有明确告知35元是最终的回收价格,而是将其模糊地显示在回收页面上,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评估费或服务费。这种信息不透明、服务条款不清晰的做法,无疑是给消费者挖了一个“坑”。 小A的初衷挺简单,就是想环保又省钱,打算通过这个平台回收旧电视。她从未想过自己的一片好心,最终却换来了一场“吃亏”的交易。从4700元到35元,这巨大的落差让她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奈。 更让她气愤的是平台的态度。客服的冷冰冰的回复,仿佛在告诉她:你被“套路”了,那是你活该。这种傲慢的态度,无疑是火上浇油,让小A更加坚定了要曝光此事的决心。 小A的遭遇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在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纷纷吐槽“嗨回收”平台的“骚操作”。有人调侃道:“明明可以抢,他还给了你35块钱!”有人气得直喊:“这分明就是在抢我们东西!”更多的人则表达了对平台的不信任,认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35元回收75寸电视”事件,成为了网络热议的焦点。网友们的评论,既是对平台的谴责,也是对小A的同情,更是对整个回收行业乱象的反思。 “35元”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用互联网这么方便,咱们得留个心眼,别不小心踩坑。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使用回收平台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服务条款,确认价格,不要被一些模糊的信息误导。 尤其是在涉及到价格和合同条款时,更要做到明晰理解,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吃亏”。平台要想赢得顾客的信任,就得把服务细节说得明明白白,让人一看就懂。平台应该在用户操作时,明确告知最终的回收价格,而不是用一些模糊的信息误导消费者。 同时,平台也应该加强客服培训,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出现类似“回收已完成,概不退换”的傲慢态度。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应该加强对回收行业的监管,规范行业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下一个“35元”事件的发生。 “35元”事件,只是一个缩影。它反映了回收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便捷的同时,更要擦亮眼睛,保护自己的权益。我们期待,在未来,回收行业能够更加规范、透明,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便捷、放心的服务。 我们也希望,这个故事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让“回收”回归其本来的意义:环保、节约、可持续。
就奇了怪了 ,你觉得价格低了 ,还让人搬走 ?还强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