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大医学教授熊卓为,因身体不舒服在本院进行手术,谁知术后7天不幸去世。丈夫王建国调查出医院的惊人真相。 熊卓为生于医学世家,自小便沉浸在浓厚的医学氛围中,她的父母都是享有盛誉的医学专家,熊卓为从小便显示出非凡的学术天赋。 1977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同济大学,随后进入武汉协和医院工作,凭借着卓越的能力,迅速成为医院的主治医师,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她先后赴澳大利亚和新加坡深造,最终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新加坡她创建了生物与脂蛋白研究所,取得了诸多学术成果,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2004年作为澳籍华人,熊卓为受聘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担任心血管研究所的教授和研究员,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对人开玩笑,正当她事业如日中天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2006年初,熊卓为开始感到腰部酸痛,起初她并未在意,以为是长时间科研导致的疲劳,然而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有所加重。 之后她在医院进行了一次X光检查,结果显示腰椎存在轻度滑脱,并伴有骨关节病和腰椎间盘问题,骨科主任李淳德建议她尽快进行手术,并且向她和丈夫王建国保证,恢复期大约在一周左右。 在这样的保证下,熊卓为于1月23日住院,并于次日进行了手术,然而手术后的恢复并未如预期那样顺利,反而发生了意外情况。 术后第六天,熊卓为在病房走动时突然跌倒并且失去了意识,由于正值春节假期,许多主治医师都休假回家,医院仅剩下二线主治医师刘宪义带队抢救。 尽管抢救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夜,但遗憾的是熊卓为于1月31日去世,享年仅45岁,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丈夫王建国难以接受。 王建国作为丈夫与医学工作者,他的调查很快发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手术前医院并未对熊卓为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也没有向其充分告知手术的风险。 尽管她的腰部问题并不复杂,但医院未能对她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这给手术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 更为严重的是,熊卓为在术后出现了轻微的血栓症状,医院对此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最让王建国震惊的是,在抢救过程中有三名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竟然没有执业证书,这一发现令他愤怒不已,他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医疗违规行为,决定以“非法行医”起诉医院。 经过王建国不懈的努力,案件最终进入了法院审理阶段,法院认定北大第一医院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医疗过失,判决医院赔偿75万元,然而对于王建国提出的“非法行医”指控,法院并未支持,认为参与抢救的人员并未涉及违法行为。 熊卓为的死亡不仅揭示了个案中的医疗过失,更反映出中国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手术前的准备不足,到术后的抢救不力,再到医疗人员执业资格的问题,这些种种因素在一起,造成了一个本应简单的小手术变成了致命的灾难。 信息来源: 城市晚报 2009-11-05——《北大医学教授惨死北大医院》
关键给治疗的是她的学生,三只博士生
给熟人看病往往存在风险告知不充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