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一营被日军包围,营长竟想“投降”,还要扔枪。急的一个连长大喊:谁扔

麒阁史观 2024-12-14 18:48:36

抗战中,八路军一营被日军包围,营长竟想“投降”,还要扔枪。急的一个连长大喊:谁扔枪,我打谁,六亲不认!不料这连长后来竟问日军:我们过去,能给什么待遇? 1940年4月的一天,冀中八路军33团,在团长万振西的带领下,为了躲避日军的进攻,转移到了河北的博野县。不料33团的行踪还是被日军布下的探子发现了。 日军当即从周围县,调集来了2000人,准备将33团围歼在博野县内。为了保证围歼的成功,日军竟然还向外释放了假情报,对外宣称此次兵力集结是为了去潴龙河东岸攻击当地的游击队。 这个假情报很快就经过内线送到了万振西手中,当晚他就带着部队前往潴龙河西岸的白塔村。 万振西的这一调动正好中了日军的下怀,很快,2000日军连夜出城,奔向白塔村。 黎明时分,日军已经展开了兵力,准备对白塔村进行四面包围。由于日军的行踪隐蔽,加上当晚雾大,能见度低,33团的哨兵并没有发现村外正在合拢的日军。 巧合的是,当天晚上33团的一个住在附近的战士,请假回家,快天亮的时候,这名战士往部队赶,在途中看到了黑压压的日军,他当即跑步去向村外的哨兵报告。 哨兵得知情况后,立即鸣枪示警,枪响之后,正在合拢的日军被惊到了,他们以为33团已经发现了他们的意图,在没有完成合围的情况下,几个方向的日军,竟对着村子的方向开枪还击。 日军的合围计划因此暴露,万振西听到枪声后,立即通过判断,发现东南方向没有枪声,断定那边的没有敌人,或者敌人还没有完成集结,他当即命令1营4连留下来阻击敌人,其他部队迅速向东南撤出。 万振西的作战经验丰富,果然,当先头部队赶到东南方向的河岸时,一股敌人刚刚抵达河岸,立足未稳,而且还是伪军,先头部队将其一击即溃,主力部队得以快速渡河,安全转移。 过河之后,万振西一清点人数,发现主力营1营没有撤出,赶紧找来通讯员询问,这才知道通讯员通知了两次一营,可一营就是不撤。 万振西有点着急,让通讯员再去通知一次,一营为何不执行撤退命令呢?后来万振西才知道,一营营长石金彪在撤退的途中,发现仅靠4连掩护大部队撤退相当困难,要是顶不住敌人的进攻,敌人很快就会追上团部。 所以一营长便决定带着全营400多人留下来阻击,直到大部队安全撤出为止。加上一营是33团的主力营,装备较好,战斗经验高,所以一营长很有有信心在阻击之后,带着部队全身而退。 没想到一营长大大低估了敌人的数量,这次日军总共出动了两千余人,还携带有步兵炮、重机枪等一系列装备。等到通讯员来第三次通知一营撤退的时候,一营长发现敌人已从四面围了上来,在河岸边敌人也建构起了机枪阵地,想要突围渡河,已经不可能了。 此时一营已经在村子里和敌人打了两个多小时,由于一营有好几挺机枪,所以当日军进攻的时候,误以为团部还在村子里面,等日军突破了一营的前沿防线之后才发现,村子里只剩下33团一个营,团主力部队早已经撤走。 所以日军当即决定绕过一营,分兵追击经成功撤退的33团主力部队。随着日军进攻的减弱,一营长也察觉出了日军的意图,一营长想,此时一营突围已不可能,那就要尽量拖住敌人,给主力部队争取更多时间。 于是一营长当即加强了攻势,想要以此制造团主力还在的假象。日军却不吃这套,依然继续分兵,这可把一营长急到了,为了迷惑日军,一营长决定假冒团长,进行诈降。 正好敌人也想劝降,于是一营长便想日军喊话:“我是团长,只要条件到位,我们可以考虑投降。”一营长这一出诈降也把日军给镇住了,日军当即派人回应:“那你们把枪扔出来!” 一营长回应:“扔枪可以,但是你得满足我们几个条件。”一营长的这一番对话,被在另外一边阻击敌人的4连赵连长听到了,不明情况的赵连长以为营长真的要投降,便大喊道:谁扔枪,我就打谁,别怪我六亲不认!” 眼看赵连长就要“坏事”,一营长赶紧派人去跟他说明原因。这下赵连长业配合起来:“让我们扔枪可以,但你得说清楚,我们过去后,给我们什么待遇,军饷每个月发多少?” 赵连长和一营长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还真把日军迷惑住了,他们放慢了分兵的速度。为了迷惑敌人,赵连长还把一些破枪扔了出去:“我们已经扔枪了,我们不出来,你们派人来查收。” 日军还真派了伪军过去,此时双方已经谈了大半个小时,一营长见时间差不多了,当即下令开火,顿时间前来收枪的敌人应声倒地。 这一番诈降把日军指挥官气得不行,他也不再想着怎么分兵追击了,而是下令集中全部重火力朝着一营的阵地进攻。 在敌人的猛攻之下,一营的机枪阵地被炸没了,一营长带着剩下的战士在村子里和日军打巷战,双方打了几个小时,此时400人的一营只剩下70余人。 一营长知道冲是冲不出去了,便想带着部队去端掉敌人设在村头的指挥部,和日军同归于尽。没想到在距离敌指挥部还有几百米的地方,却忽然遇上敌人掉队的一支重机枪小队,一阵扫射之后,一营长和其他英勇的战士,永远倒在在了白塔村。

0 阅读: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