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有此说法,大概害怕年纪大的人陷在权谋争斗中,更老成持

千凝的趣事 2024-12-14 22:51:10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有此说法,大概害怕年纪大的人陷在权谋争斗中,更老成持重,消极处世,而年轻人血气方刚,见多了水浒中的打打杀杀,容易冲动叛逆。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史书《三国志》的基础上加工撰写的,而《三国志》为晋人陈寿编写,按魏、蜀、吴三国记录,尊魏为正统,在《魏书》部分,专门为曹操父子写了本纪,而写刘备和孙权命名为《先主传》《吴主传》,此与《三国演义》尊蜀抑魏是最大的不同。 《三国志》可能因为史料有限,记录非常简略。看了《武帝纪》,其中写了太多的人物和事件,基本过目就忘,不过,后面全文附了汉献帝的诏书,对曹操对汉室延续立下的汗马功劳又重述了一遍,曹也享受了最高级别的封赏。 曹操在自己有生之年没有推翻汉朝,一直以臣自居。在用人上尊贤重士,有人为了父母妻儿选择弃他而去,他也能体谅,重新抓到时仍会重用。 曹操看人入木三分。比如他对袁绍的看法,认为他志向远大但才智不足,外表严厉但内心怯懦,妒忌贤能但威信不高,士兵众多但指挥不当,将领骄横但政令不一。 纵然拥有广阔的土地、丰富的粮食,也只能当成礼物送给曹操。果然官渡一战,袁绍大败,后来一病不起。 而刘备是他眼中的“人杰”,不击必为后患,果然,刘备逃脱后,渐成气候,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本纪中用不少文字记录了曹操的用兵,可谓深谋远虑,出神入化。比如,写他在征讨关中反叛时,每开来一支新的队伍加入叛军时,曹操就面露笑容,手下不解,敌人越来越多,为何还面带喜色。 曹操思虑的是,关中地势险要,要是清剿得花费1-2年时,能一战歼灭更多的敌人,岂不更好。用兵之道在于变化,所谓“兵无常势。” 曹操死时,留下遗言:天下未定,丧事从简,葬完即可脱去丧服。将领不要离开驻地,官员各尽其职。用四时适用的衣服入殓,不要埋藏金玉珍宝。 本纪中对曹操都是正面记述,与小说中塑造的“奸雄”形象有很大的区别。我在岛屿读书 冬日生活打卡季

0 阅读:1
千凝的趣事

千凝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