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不但洞悉了当时,而且预测了未来。 六十年前毛主席教导说:“任何时候都不要相信美国,轻信美国,轻则国家困顿,重则亡国亡民。美国并非有意和苏联比军事,根本目的是拖垮苏联经济,这招叫调虎离山。勃列日涅夫上了美国人的当,总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美国太狡猾了,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和美国结交,进入蜜月期,但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轻信美国。” 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美国政府的外交策略主要集中于避免同时对抗德国和日本的战争,以保存实力。 在战争初期,罗斯福总统迫切希望中国能持续对抗日本,而蒋介石则力图促使美国尽快参与战争,以减轻自身的军事压力,并要求美国提供无条件的军事援助。美国与中国的交往在这种背景下充满了紧张和矛盾。 美国政府开始对延安的中国共产党示好,并通过派遣观察团等方式,与延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联系。1944年,美国驻华大使帕特里克·J·赫尔利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特使,前往延安与中共领导人会晤,旨在建立与中共的合作关系。 随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尾声,中共领导人尝试争取美国的支持,以避免内战的爆发。然而美国政府在国共关系问题上的双重态度,即表面上调解国共矛盾,实则全力支持国民党,加剧了中共对美国的不信任。 1949年初,随着国民党政权的逐渐崩溃,美国对蒋介石失去信心,试图在李宗仁身上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同年,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维持美国大使馆,与中共保持联系,表达美国愿意与新政权建立关系的意向。 5月,司徒雷登通过中间人向中共表明,美国政府愿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对新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包括承认和履行中国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债务。中共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并坚持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要求外国军队撤出中国。 6月30日,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表达了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深入关系的外交政策,明确拒绝与帝国主义国家合作的立场。同年11月,毛主席向苏联表示,新中国需要清除帝国主义的影响,并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到了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庆祝成立一周年之际,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这一举动引发了中美之间的进一步紧张。 6月25日,朝鲜半岛突然爆发战争。北朝鲜人民军迅速南下,以意图统一朝鲜。面对北朝鲜的攻势,李承晚政府急需外援,美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 两天后的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军将介入朝鲜战争,并同时命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以阻止可能的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攻击。 接下来的几个月,美军在朝鲜战场上迅速展开行动。9月15日,美军在仁川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成功切断了北朝鲜人民军的供应线,迫使其开始撤退。在联合国军的支持下,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直逼北方。 与此同时,新成立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重大决策。美军的行动不仅威胁到朝鲜半岛的和平,也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尤其是美军的轰炸行动已经蔓延到中朝边境,直接影响到中国东北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必须做出是否出兵援助朝鲜的决定。 在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和与各方面人士的深入讨论后,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命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目标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场战争最终通过联合国斡旋以停战告终,虽无明确的胜负,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坚持与牺牲,有效地阻止了战火的进一步蔓延,保护了国家的安全和主权。 此外,朝鲜战争的经历也显著提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1954年,中国首次作为战后五大国之一的身份,被邀请参与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及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历史性的会议。这是亚非国家首次在无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情况下举行的大型会议。 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展现了新中国愿意与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决心。 进入60年代,1962年毛主席提出了“中间地带理论”,主张中国与亚非拉及西欧、日本等地区一同构建独立于两大阵营之外的政治力量。 这一理论后来在中法建立外交关系中得到体现,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中国打破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此外,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显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接受度的增加。 到了1974年,随着全球新独立国家数量接近百个,毛主席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定位。 参考资料:李君如著. 《毛泽东与当代中国》 2014
我国仍然在发展国家行列,仍然有发展空间,加油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