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演练的几点思考 前几天发生的几件事让我对应急演练产生几点思考,给您分享一下。 1,几件令我印象很深的事。前几天有幸参加一个大型会议,会议正式开始之前主持人严肃认真的给与会人员温馨提示,那就是会场的应急通道在会场的某个位置,会场内的消防器材摆放在什么位置。也许我很久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大型会议了,但是那天听到主持人这样讲,我真是耳目为之一新。之后我往后环顾一下会场,的确会场很大,应该是1000人,我也注意到主持人提醒大家的消防通道和防消防器材摆放的位置,也看到了摆放的消防器材实物。说实话,我以前参加过的大型会议不少,但是听到主持人在开场之前通报消防通道的位置,应急通道的位置还是第1次。因此我对这个会议的组织者心里面默默的产生一种敬意,这个会议是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组织的,看来他们的消防意识和应急意识还真是非常的强。 另外还有一个事情也让我印象特别深,我不记得是从哪年开始了,武汉市每年10月25号下午4:00左右要分三次拉响消防警报。每次警报间隔15分钟。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近期发生的10月25下午1:12刚刚开通的深中通道伶仃洋通道桥上面发生了一辆小型货车失火事件,失火之后不到10分钟,消防部门已经出警到位,把火扑灭也就不到三十分钟。这个应急速度还是可以的,也许是因为应激反应快,才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2,这三件事其实给人的启示还是蛮大的。第一个,组织大型聚会必须要使参会者搞清楚会场的消防通道或者应急通道所处的位置。这是会议组织者对与会者的责任,也是对生命负责的一种态度。应该值得尊重,值得提倡。第二个大型基础设施(尤其是大型桥梁和大型隧道),除了布置消防系统之外,还应当对使用者进行消防应急演练。说实话,这些大型基础设施本就是为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使用的人特别多,比如大型桥梁、大型隧道无论是山体隧道或者是水下隧道,开通交付运营以后每天都是数以万计的车辆通行,一旦发生火灾之类的事故,那么消防出警速度怎么样?在上面行驶的交通车辆司乘人员会怎么对待这样的事,我觉得一个方面是一个意识提高,另外一个是要有应急演练措施。第三个启示,那就是设置的应急措施必须有效,比如消防系统。如果消防系统或者消防器材已经失效,那应急措施就是到位,出警时间速度即便是快,也没有用。像地区拉响防空警报,这也只能是提醒人们有突然袭击来了,但是在应对突然袭击的情况下,人们到哪地方去躲避、地下防空设施有没有用?老百姓能不能找到地下防空设施的进口等等,这都是需要通过应急演练来加以提高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演练拉响防空警报,但是警报拉响之后一旦真的是有突然事件发生老百姓往哪里去,他们是否都知道,会不会造成意外的踩踏等伤害等等。 3,最近这些年我们的一些应急措施都还是做到位了。这些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也能够感觉得到,但是总让人感觉一些应急措施停留在有没有的阶段,而这些措施有没有效,参与人员到底会不会使用,还真的很难说。比如说我们很多大型工地使用的救生衣,现在有些使用了一些新技术不同于过去那种普通的救生衣,穿到身上之后,只要落水靠救生衣自身的浮力就能够起到一些作用。但这些有新技术成分附加在救生衣里边的小设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使用。我们甚至经常注意到,有些到工程现场去检查工作的领导并不会穿戴这种救生衣,他都不会穿戴,你知道他能够会使用吗?一旦应急的时候他会使用吗?所以对这种救生衣不能小看。它就是一个应急设施,在工程现场甚至应该不惜代价给大家演示一次,即便拿一件新的做个破坏实验,让使用者知道该怎么用都值得。 一些长大桥梁项目,特别是最近这些年长大桥梁项目基本上都是悬索桥或者斜拉桥,甚至是拱桥(下承式),往往它的承重结构都在桥面以上,一旦遇见火灾,这些承重结构将面临汹汹烈火的烧烤,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这些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应该有相当的耐火性之外,还应当设置有效的消防措施,还应当安装相应的视频监控系统,一旦发现有汽车爆燃,能即警示在桥上行驶的各种车辆就地停驶,除此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相应的消防演练。比如一旦大桥面上发生火灾,在桥上行驶的车辆系统司乘人员该怎么办?平常还真是应该引导司乘人员要确保桥上的应急通道不被占用。 一些在用的隧道,其实也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同样应当进行必要的消防演练。演练的内容。既包括检验设施的有效性,还包括能否及时报警及时接警?还包括对正在隧道内行驶的司乘人员进行必要的演练。 4,当然无论怎么演练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这些工程结构进行耐火性能的设计,尤其是研发耐火性能高的材料。前一段时间看到一个文章说,今年2月份日本的一家民航客机在降落的时候突然发生火灾。火灾发生之后,飞机也迫降成功了,居然可以安全的使200多人逃离飞机之后,飞机才发生重大的爆炸。是什么原因为乘客争取了生命的时间呢?据说是因为飞机机壳使用的材料耐火性能非常高。 应急演练不能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