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又出大新闻了,尽管鲁花极力辟谣,然而依旧引起很大波澜。也有网友拿胖东来的花生油和市面上的花生油冷藏,发现前者在温度十度左右正常开始凝固变色后者状态不改变。 (信息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我国食用油安全性整体很高预制菜安全性没有大问题) 最近,厨房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儿,却在网上炸开了锅。 一段鲁花花生油加热后变黑如沥青的视频,让不少家庭主妇心里犯起了嘀咕:这油,还能吃吗? 这事儿来得突然,但也不是完全没预兆。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罐车装油”事件,已经让大家对食用油的安全性捏了把汗。 现在,这“黑油”视频一出,更是火上浇油,不少人默默地减少了炒菜用油量,生怕一不小心就吃进了什么“不明物质”。 有网友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对比测试,他们将胖东来的花生油和市面上其他品牌的花生油,比如鲁花,都放进冰箱里冷藏起来。 结果,胖东来的油在10度左右就凝固变色了,其他的却没什么变化。 这对比一看,对鲁花的油纯度有点儿疑虑。 有人质疑视频抹黑我们,但鲁花郑州分公司急速回应:视频那事别信,咱们的产品质量绝对没问题,大家放心购买吧。 这话说得倒是干脆,可除了口头保证,并没有拿出什么实实在在的检测报告或实验数据,让人感觉有点底气不足。 鲁花也搬出了自己的“光辉历史”:老品牌,国宴用油,年产量百万吨,还提到了之前主播直播喝油的事儿,试图证明自己油品过硬。 再加上金龙鱼最近50亿增资鲁花,两家巨头强强联手,似乎更不可能出现质量问题。 但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 虽然鲁花极力澄清,还是有不少人转投了其他品牌的怀抱,特别是胖东来超市的食用油,直接被抢购一空,这足以说明,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品牌口碑和消费者信任才是硬通货。 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我国的食用油总体上是挺安全的。每年市场监管总局都会对食用油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占比只有0.8%。 国家对食品安全法的重视程度和市场监管力度都很大,个别事件只是偶然现象,不代表整体食品安全状况。 那么,鲁花油变黑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真有问题,还是网友过度解读? 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首先,油的品质确实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原料、加工工艺、储存条件等等。 花生油本身就容易氧化变色,加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也可能导致油脂炭化变黑。 视频里的情况并不一定说明油品本身就有问题。 其次,网友的对比实验也存在一些问题。 不同品牌的油,原料、加工工艺都可能不同,凝固点自然也不一样。 别只看油的凝固点来判断质量。 最后,胖东来食用油热销,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更多的是因为胖东来多年来积累的良好口碑。 现在食品安全老出问题,大家更倾向于信任那些靠谱的牌子。 这件事也给鲁花敲响了警钟。 与其简单地把问题归咎于“抹黑”,不如拿出更科学、更透明的证据来回应消费者的质疑,用实际行动来重建信任。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当下,保持品牌形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关键。 当然,消费者也要保持理性,不要被网络信息牵着鼻子走。 在选择食用油时,要关注官方信息和权威专家解读,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权益。 油,是厨房里的必需品,也是我们健康的基石。 希望这次事件能促使食用油行业更加规范,也希望消费者能更加理性地选择,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还是吃猪油吧,自己炼。
拿油去试试不就知道
外部势力又搞事了
呵呵,加热会变黑如沥青??我看果然是黑得离谱,中国人炒菜哪个不是先放油烧到很热再爆炒?要是这样的话也不用什么博主试验了,老百姓自己直接就能发现,这油还能卖?黑得连脑子都可以不要了。至于凝固点,现代加工工艺可以让这些性状发生很大变化,比如脱腊处理,脱氢处理,我不是非得顶鲁花,只是见黑得这么离谱忍不住吐槽而已。
之前专家说了过夜菜不能吃,现在好了预置菜很安全
胖东来的酱油是金龙鱼代工 花生油是邦基代工 啤酒是千岛湖代工…就这也能拿出来做标杆了?!我怀疑你们这帮舔狗是不是小米用上头了🧐🧐🧐
试一下就知道了
预制菜的普及 就是腌臜菜
有没有一种可能超市卖的是假油?我家鲁花冬天从外面提回来是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