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秋天,著名画家张大千准备在北京买房定居。正好有一所前清的王府将要出售,

文山聊武器 2024-12-15 23:17:53

1945年秋天,著名画家张大千准备在北京买房定居。正好有一所前清的王府将要出售,定价为500两黄金。张大千看完这个房子以后,他感到十分满意。于是他就向房主交了定金,准备搬进去住。但是有人突然告诉他发现了《韩熙载夜宴图》,张大千赶紧去看,生怕错过机会。 在1945年的秋天,张大千居住在颐和园时,有意在北京寻找一处固定的住所。在得知一座前清王府的出售消息后,他决定购买,该府邸售价为500两黄金。 为了确定是否适合居住,张大千支付了定金并计划在试住后支付全款。然而,正当他为新家布置的时候,一位古玩商友人向他透露了一件珍贵的艺术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下落。 然而,当张大千准备购买这幅画时,古玩商看出了他的急切,索价也随之飙升至500两黄金,等同于他购买王府的全部费用。这个价格对于当时的张大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因为他不仅已经支付了王府的定金,而且如果购买这幅画,必将影响到他的生活质量。 在这一关键时刻,张大千的新婚妻子,一位既美丽又智慧的18岁女性,坚定地支持他购买这幅画。她的支持最终使张大千决定投资这幅画,而非王府。他倾其所有,购得《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画家顾闳中创作的一幅传世佳作,描绘了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臣韩熙载宴请宾客的场景。 韩熙载,南唐的重臣,虽有才识,官职也高,但始终未能得到南唐皇帝李煜的重用。李煜虽然在文学上造诣卓越,但其治国理政的能力却屡受质疑。 一次,李煜因对韩熙载的评价感到困惑,命令画家顾闳中前往韩熙载府邸,潜心观察其生活方式。顾闳中依命赴韩府,目的是通过画作来了解韩熙载的为人和生活状态,这幅《韩熙载夜宴图》便应运而生。 这幅画卷长而细致,描绘了一个完整的宴会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展示了宴会的各个环节:听乐、观舞、休息、轻吹、宴散。每个部分都精心构思,细腻入微地呈现出宴会的热闹与奢华。 画面中的韩熙载,端坐于宴席中央,身穿华丽的服饰,身形魁梧,头戴自设计的高帽,显示出他的独特品味与风采。这个形象,不仅仅是一个身份尊贵的官员,更体现了当时审美的标准。 而在画面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时常脱下外衣,拿起鼓槌,与歌姬们一同演奏,尽显放纵与享乐的性格。画中的宾客们也是活灵活现,举杯换盏,彼此间气氛热烈,场面生动,尽显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狂欢。 然而,细看画面,韩熙载的表情却不同于其他宾客。他面带忧虑,眉头微蹙,显露出一丝不安和沉思。尽管在极尽奢华的宴席上,他依旧无法完全放松,内心的焦虑与对国家未来的担忧隐约可见。 这一细节,被顾闳中巧妙地融入画中,却未被当时的李煜发现。李煜本意通过此画了解韩熙载是否值得重用,然而画作所展现的,只是韩熙载生活的奢华与外表的从容,未能触及到其内心的忧虑。 随着南唐的灭亡,《韩熙载夜宴图》原作的下落成谜,而留在世间的则是宋朝时期的摹本。宋代的临摹者不仅复制了画面,也在技法和细节上加以发挥,使得这份复制品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被南宋内府所珍藏。 尽管政权更替频繁,这幅画依然得到各代皇室的重视与收藏。清代时,乾隆皇帝对此画情有独钟,在画卷上题写了赞语,以示对这幅作品的推崇与喜爱。然而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溥仪离开紫禁城,这幅画也随之流失至民间。 画作流入民间后,几经易手,最终引起了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关注。张大千以其精湛的鉴赏眼光和对艺术作品的热情,以高价购得此画。 他对这幅画的喜爱到了极致,无论走到何处都将其带在身边,并且特别委托雕刻了一枚印章“东西南北,只有相随无别离”。 1953年,张大千决定迁居海外,这时他开始担忧这幅珍贵的画作的命运。尤其是在他看到许多中国文物在海外被随意交易时,他对这幅画更是加倍珍视。尽管面对多方的收购请求,包括蒋介石的劝说,张大千坚决不肯出售,总是以“已经卖掉了”作为回应。 考虑到文物的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张大千最终决定将这幅画以较低的价格,通过一位可信的朋友转卖回中国。这位朋友随后将画作转交给中国政府,具体是由时任国家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负责接收。得知画作安全归国后,张大千方才放心地定居在巴西。 《韩熙载夜宴图》回到中国后,被存放于故宫博物院,作为国宝受到特别保护。而为防止画作的进一步流失,从2012年起,国家文物局禁止这幅画的任何出境展览。 参考资料:李冬君著. 《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 2023

0 阅读:72